從6月份羅馬仕和安克召回充電寶以來,央視就一直在關注和報道充電寶的安全問題和進展。
央視新聞近期報道,面對充電寶行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一系列問題,市場監管總局重拳出擊。截至目前,認證機構已暫停充電寶及電芯企業CCC證書8756張,撤銷證書609張,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監管風暴。
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消費品認證處處長張威強調,此次整治將重點關注“貼牌代工”產品的質量管控問題,以杜絕安全隱患。
自2024年起,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將充電寶及其關鍵部件鋰電池納入CC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范圍。
目前,全國充電寶有效CCC認證證書4967張,獲證企業547家;電芯有效CCC認證證書26687張,獲證企業1073家。
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摸清轄區內充電寶獲證生產企業底數,重點檢查是否存在虛假認證、是否對獲證產品實施有效跟蹤檢查等問題。同時,總局將從嚴查處未經CCC認證的充電寶生產、銷售行為,并嚴厲打擊偽造、冒用、倒賣CCC認證標志的違法行為。
此次監管風暴的導火索,源于羅馬仕(ROMOSS)和安克創新(Anker)兩大充電寶品牌的大規模召回事件。
2025年6月,羅馬仕宣布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期間生產的三個型號充電寶,共計49.1745萬臺。召回原因是電池生產過程中混入金屬異物,可能導致產品過熱甚至燃燒。事件發生后,羅馬仕深圳總部被迫停工停產,公司高管團隊集體換血。
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消費者反映退款進度緩慢,有網友曬出截圖顯示排隊人數超過17萬,退款周期長達15-30個工作日,被網友戲稱為“夢回OFO小黃車退押金”。
幾乎同一時間,安克創新宣布在菲律賓、中國等地召回四款充電寶型號,包括A1257、A1647、A1689和A1681。召回原因是部分鋰電池未達到更新后的內部安全標準,存在過熱風險。
目前,民航局已全面禁止無3C認證及召回型號的充電寶登機,但火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尚未出臺統一規定。
7月23日,廈門地鐵1號線發生一起充電寶冒煙事件。當時,一名男性乘客攜帶的充電寶在車廂內突然冒煙,乘客緊急疏散,所幸地鐵工作人員迅速處置,未造成更大影響。廈門地鐵隨后提醒乘客,每人最多攜帶3個充電寶,且容量不得超過20000mAh。
專家呼吁,應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充電寶攜帶標準,并加強回收處理體系,避免問題產品流入二手市場。
市場監管總局已啟動為期三個月的充電寶質量安全集中整治,重點抽查網紅款、低價促銷產品。同時,歐盟《電池法》將于2025年8月18日生效,要求所有在歐銷售的充電寶完成EPR(生產者責任延伸)注冊,否則將面臨下架風險。
充電寶在地鐵上冒煙!央視持續關注報道,市場監管總局重拳出擊。這場以安全之名的認證革命,正倒逼充電寶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品質競爭,未來只有真正合規、將充電寶安全視為企業生命線的企業才能生存和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