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澤鐵苗寨村民曹開富起了個大早,將家里精心飼養的22只黑瑤土雞裝入竹籠,趕往合作社參加首批生態土雞出欄交付儀式。此時,其他養雞農戶已攜帶養殖的土雞在場等候稱重、驗收。
這批在海拔2000米山林草地間自由生長的黑瑤雞,以昆蟲、野菜為食,成為市場上稀缺的“瘦肉型”珍品。這場交付儀式正是華東師范大學定點幫扶尋甸縣的新探索成果。
首批生態土雞出欄交付
澤鐵村是尋甸縣澤鐵社區中發展相對滯后的苗族村寨。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卻面臨“資源沉睡、人才外流、動力不足”的困境。
今年是華東師大與尋甸開展定點幫扶的第六年。2020年初,華東師大社會發展學院文軍教授團隊就來到了澤鐵苗寨開展鄉村新內生發展實踐與服務創新活動。去年起,文軍團隊通過社會募捐籌集建立“種養殖小微基金”,首批3萬元資金雖不大,卻是后續項目落地的關鍵啟動資金。
“澤鐵苗寨留守老人居多,收入低,缺少增收的有效途徑,但他們有養殖苗雞的經驗,倘若有經費支持并能解決銷路,積極性自然高漲?!弊鳛槿A東師大選派的第三任駐村干部,澤鐵社區第一書記崔勇勇去年到任后,緊緊圍繞增收這個迫切的問題動腦筋。
崔勇勇與文軍團隊聯動當地企業,構建起“雞苗供應+技術指導+保底收購”的助農機制。多方協同下,“種養殖小微基金”投向生態土雞養殖項目。
今年2月,“我在云南苗寨有只雞”公益助農項目在澤鐵村啟動。項目制定了村社黨組織領導下“高校+村社+合作社+企業+農戶”的養殖模式,采用“云養殖”預售模式,認養者線上認購,農戶線下代養,全程照片視頻“云監工”,等苗雞成熟后冷鏈配送,附贈公益項目參與證書。
首批300只試養雞苗歷經損耗最終出欄200余只,收購企業代表算了一筆賬:“我們按照50元/公斤的價格收購,土雞均重2.5-3公斤,扣除飼養成本,農戶利潤約50元/只,放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可觀的。”
農民受益了,消費者的反饋也不錯,驗證了模式的初步成功。
目前,第二期項目已提上日程,預售規模瞄準600只以上,計劃8月底啟動推廣,覆蓋更多農戶。(戴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