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7月23日10時20分許,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經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醫護人員確認已溺亡。另有1名老師受傷。
事故發生后,當地多部門介入處理。7月24日,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向遇難者表示沉重哀悼,并致歉。
浮選槽是現代采礦與選礦工程中很常用的一種礦物分離的方法,其內部深度通常為2-3米,在浮選槽上方就是格柵板。通告中說的“格柵板脫落”就可以理解為人踩在柵板上,板子掉了人也跟著一起墜落到下方的浮選槽。而浮選槽內除有礦漿和攪拌系統外,還有各種化學試劑。可想而知,人墜入其中承受的是物理和化學的雙重傷害。
然而,這起事故最令人五味雜陳的地方在于,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官方微信公眾號2月25日發布的文章顯示:“浮選車間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公司安全操作規程……此外,順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柵板更換……2024年,浮選車間安全環保事故為零、職業健康事故為零、安全生產事故為零,實現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標。”
誠如網友們所疑惑的那樣,如果真的做到了這樣專業的安全檢查,這起悲劇還會發生嗎?面對這樣的安全事故,有必要進行一些追問:涉事企業針對該項目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真的到位了嗎?其宣稱的“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落地實施程度又如何?這起悲劇的發生是不是因為日常管理的疏漏所導致?
盡管此次事故的具體成因仍有待相關部門展開進一步調查,但針對相關細節的追問與反思,絕不能有絲毫含糊。畢竟,安全無小事,安全生產大過天的口號也喊了許多年,其背后蘊含的對生命的敬畏與對責任的堅守,理應轉化為實打實的行動與不松懈的執行力。喚起安全意識別總在血的教訓之后,類似血淋淋的注腳已經足夠多了。
事實上,對于安全生產方面的風險治理,絕大多數企業在公開信息上都會有所體現。但問題在于,這些公開信息所呈現的風險治理措施,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貫穿于日常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還是僅停留在紙面承諾與形式化的流程之中,卻未能形成有效的風險防控閉環。
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對風險隱患的縱容,實則是對生命的漠視。血的教訓發人深省,安全意識始終要跑在事故前面,要扎根在每個環節每個人的心中。企業更應樹立系統思維,各層級對安全生產都應葆有嚴肅對待、認真落實的態度,在日常生產工作中展開縝密排查,將“生命第一”的原則和行動貫徹到底,從根本上防止小隱患造成大事故。
(張川,吉首大學)
來源: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