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務院新聞辦網站發布,7月24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國新辦舉行,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在回答提問時介紹,醫保系統大力推進三明醫改經驗,按照“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持續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凈化醫藥行業生態,推動醫務人員的勞動付出取得合理回報。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介紹,藥品價格是社會各方面廣為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醫保部門也發現一些企業濫用自主定價權,通過醫療回扣、帶金銷售、壟斷控銷等手段干擾市場秩序,加重了人民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
據介紹,2018年以來,國家層面已經開展了10批藥品集采,覆蓋了435種藥品;地方也相繼開展了省級和省際聯盟集采,形成了協同補充的工作格局。實踐證明,集采是治理價格虛高的有效途徑,推動了行業秩序逐步規范,降低了群眾用藥負擔,促進群眾用藥質量和可及性的整體提升。
施子海表示,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經啟動,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的優化集采措施,醫保部門堅持“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研究優化了具體的采購規則。在中選規則方面,優化了價差計算的“錨點”,不再以簡單的最低價作為參考,同時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說明報價的合理性,并承諾不低于成本報價;在質量保證方面,要求投標藥品的生產線兩年內不存在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情形。
此外,醫藥購銷領域通過醫療回扣“帶金銷售”等問題多發頻發,導致藥品耗材價格被層層加碼、價格虛高。為此,醫保部門建立了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由省級醫藥集中采購部門根據法院判決或者行政處置對企業開展信用評價、分級處置,打擊不正當競爭。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通過實施信用評價,截至2024年底,各省份評定失信企業735家,受到失信評價的企業,其產品的掛網資格、集中采購資格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各級醫療機構在采購時也會得到該企業失信提示。多數失信企業能夠正視自身問題,主動糾正失信行為。信用評價的實施,正在逐漸重塑醫藥企業開拓市場的路徑,從過去的“標高價、招代理、高返點、高銷量”轉向規范化管理、以質量取勝。
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章軻在發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到13.27億人。“十四五”以來,醫保基金累計支出12.13萬億元,年均增速9.1%,截至2024年底,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余3.86萬億元。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實現常態化制度化運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有序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建立。(經濟觀察網/杜遠 綜編)
(經濟觀察網 杜遠/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杜遠
從業10余年,2012年加入《經濟觀察報》,不敢妄言新聞理想,但求專注、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