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標志著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正式開啟。當日,省衛健委召開“時令節氣與健康”新聞發布會,多位專家圍繞大暑時節傳染病防控、中醫養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及兒童近視防控等熱點問題進行權威解答,為公眾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專業指導。
夏季高溫高濕,腸道及蟲媒傳染病進入高發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科科長董阿莉在發布會上表示,細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不潔飲食傳播,需注意生熟分開、食物煮熟及勤洗手;蚊子、蜱蟲等傳播的蟲媒傳染病則需針對性防控,如清理積水滅蚊孳生地,戶外活動時做好防護,被蜱蟲叮咬后切勿強行拔除,需科學處理并密切觀察癥狀。
高溫易引發“情緒中暑”,山醫大一院精神衛生科主任劉志芬表示,可通過規律作息、接納情緒、深呼吸調節等方式應對,還可借助物理降溫手段給心情“降溫”。
針對中醫養生方面,省中醫院老年病科主任李寶玲認為,大暑養生需清熱祛暑與益氣養陰兼顧,飲食清淡易消化,可適當食用健脾祛濕、清熱解暑食物;“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補水、避免冷熱刺激,保持良好心態和睡眠。
在食品安全領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協調辦公室主任王三桃建議,從原料采購、加工、儲存到就餐等環節做好防范,剩飯剩菜需徹底加熱,出現不適及時就醫并保存剩余食物。
針對暑期兒童近視問題,省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常敏指出,應遵循“減負擔、增戶外、養習慣、早發現”原則,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曬眼皮”改善近視無科學依據,反而存在風險。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持續圍繞“時令節氣與健康”開展系列科普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提升公眾健康意識,引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切實將科學的健康理念融入到生活點滴,全方位護航民眾健康。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郝薇 實習生 沈久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