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B級車的價格戰,已經打到刀刀見骨。
當BBA的終端價集體下探到20萬元量級,二線豪華如果還把姿態擺得一樣高,就等于“自殺式”定價。想要活下去,只有把成交價壓進20萬元以內——這是求生,也是血淋淋的戰場縮影。
二線陣營里,凱迪拉克和沃爾沃還能靠品牌慣性勉強穩住;英菲尼迪、林肯、捷豹路虎卻早已掉隊,手里的牌只剩一張:以價換量。
官方定價23.58—36.58萬元,終端卻直接砍到15—30萬元區間,入門配置優惠8.58萬元,力度之大令人咋舌。可銷量依舊不溫不火:4—6月分別賣出581、624、852輛,全年累計銷量1.11萬輛——不少熱銷豪華B級車一個月就能完成這個數字。
為什么“骨折價”也救不了林肯Z?
1. 品牌先天不足
長安林肯2017年才成立,8年時間不足以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刻下“豪華”烙印;加上母公司福特自身江河日下,聲量與資源雙重受限,高端敘事天然缺乏支撐。
2. 新能源缺位
滲透率已過四成的電動化浪潮里,長安林肯至今沒有純電或插混車型。油電混合版也僅是過渡方案,無法上綠牌,在“無電車不豪華”的新語境下,林肯Z還沒起跑就被判半圈。
3. 產品亮點與短板并存
尺寸:4982 mm車長+2930 mm軸距,越級空間帶來的氣場與后排腿部余量確實突出;
動力:燃油版2.0T+8AT 261馬力,6.99秒破百;混動版綜合功率294馬力,6.04秒破百,賬面漂亮;
細節:按鍵換擋、無線充電、低后排地臺,都算貼心。
但短板同樣明顯:
- 底盤仍是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常規組合,操控質感缺乏驚喜;
- 混動并非插混,油耗5.99 L/100km在新能源對手面前難言優勢;
- 智能化座艙與駕駛輔助落后新勢力一個世代,豪華感更多停留在“堆料”而非“體驗”。
結語
林肯Z試圖用“C級尺寸+B級定位+A級價格”錯位競爭,卻忽略了豪華市場最核心的“品牌溢價”與“技術代差”。當故事講不通、門票沒到手,再大的空間、再猛的2.0T,也只能淪為終端價持續下墜的注腳。
如今的林肯Z,像一位穿著高定西裝卻趕晚集的選手——衣服再體面,也擋不住潮水已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