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聯璧合
早在2008年以前,在山東和全國媒體上一則重要展覽新聞:于濟南大明湖公園的展覽場館里,展示由岳海波、李兆虬合作的大型創作《五三慘案》。但很遺憾的是我最終也沒看到這個展覽。
再后來,岳、李聯手主題性成功的大創作,相繼推出,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成為美術圈一樁佳話美談,一道耀眼的風景線。正是他們如此的“聯手”創造了奇跡,樹立了典范。同道人無不為之嘆服。
還是很早以前,很幸運,我與岳海波教授一起給山東美術出版社畫“小人書”,在出版社里見到他在全國獲大獎的連環畫《孔子》,為他那流暢又夸張的人物線造型手段,愛不釋手。年輕時的岳海波就公然顯露了超凡的藝術才華和為人的和順與睿智,自然對我后來的藝術之路頗具影響。
一見如故的兆虬弟,他和我似如影隨形的“機緣”,似一起從那遙遠的“野三坡”高梁地走來……真的巧,一九七九年深秋,為給山東美術出版社畫連環畫《紅高粱》,我就一頭扎進李兆虬家鄉,略帶“野味”的高密鄉村。再后來,結識了兆虬弟,又熟悉了他的畫作,便驗證了一條“真理”:李兆虬和他的畫就是從高密家鄉走出來的“英雄豪杰”,夾帶著十足泥土雕塑味道的人物畫,震撼吾心。
岳教授與兆虬弟的強強聯合,不僅僅是技藝的“結盟”,更是高素養高品格的交相輝映,彰顯著大愛精神。是傳統中國文化儒、道典學的至高境界,是兩顆君子之心。
沒有理由不相信,今后的岳、李“合壁”所產生的影響,必將也必須會越來越大。
文/李振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德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己亥夏于泉城)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初心使命鑄精誠 鍛打淬煉成精鋼
由中宣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現已告結束,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我們領受了為此次工程創作大型中國畫《立德樹人教育強國》的任務,該作品已被該館展覽陳列并永久收藏。
岳海波在創作
“建黨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選題規模最大、創作人數最多的一次主旋律美術創作工程。工程聚焦建黨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杰出歷史人物和優秀共產黨人,形象化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不朽功勛,以藝術之美詮釋了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以時代畫卷描繪了中國人民闊步新征程、奮進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卓越過程與光明前景。此項工程審定結題200余件,其中122件作品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陳列展出。
李兆虬 岳海波在研究作品
2018年春,接到組委會發布的通知后,我們選擇了教育強國這個選題。接受任務容易,面臨著新的艱巨挑戰則是非常現實的。接下來我們就是逼迫自己盡快地進入狀態,翻閱資料,學習文件,觀看研究所有能搜集到的電影電視紀錄片、政論片、畫冊、圖書,積累圖像素材。第二步就是根據上級要求,梳理思路,概括歸納資料,拿出初步構思,結構組織成畫面。體會理解組委會領導專家的要求,反復修改,幾度推倒重來,不斷調整完善。光是赴京參加大型草圖看稿審定會就達三次,電話遙控商討調整不算。線稿墨稿色稿有八九遍,僅就精細墨稿,已達六遍。反復折騰,幾近焦頭爛額。就在2020年8月,正稿上墻開始落墨時,又接到通知,還要作大的調整,增加愛國主義教育和表現教育英模兩個板塊。甚至連名字都改了,由《教育強國》改為《立德樹人》。于是我們又重新結構畫面,再度調整狀態,昂揚精神,進入制作過程。堅韌不拔,接力奮戰,密切協同,克服重重困難,直至交稿完成,結束。
李兆虬 岳海波在創作間隙
回味總結整個創作過程,心情復雜,感慨良多。
岳海波,山東藝術學院教授。1983年入黨,黨齡38年。紅二代。
李兆虬,濟南出版社美術總監。1984年入黨,黨齡37年。軍齡12年。
盡管我倆長期合作多年,聯手創作有一定的體會和經驗,但這次的經歷卻大不相同,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波折。原本我們完全可以不必再畫,用不著再去經受這一連串的折騰,盡可以安享退休后的悠閑。但是,思想意識的深處,始終有那么一種情感在發酵,在萌動。在建黨100周年的關節點上,一生中這也許是唯一的一次,一旦國家有號召,社會有需要,就由不得我們無動于衷。不用動員,無需說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蓄積已久的情感,一旦被點燃,擋不住。綰綰袖子努努勁,一對老畫工又重新上路了。不必問為了什么,情感、底蘊、積累、家族基因和生命體驗就在那里,學習繪畫的目標原點不曾改變,于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也不曾稍有松動。
《第三稿 2019.3.9》
《第三稿 2019.3.20》
回想三年來的創作經歷,命題作文,大不易。翻過來,覆過去,來回地揉搓,一點點地推敲,一遍遍地打磨,一次次地泄氣再鼓氣,耐著性子,咬牙堅持,互相鼓勵,互相體諒與支持,幾度寒暑,自始至終,直到最后勝利。整個過程,如同打鐵。一塊生鐵,燒紅,鍛打,再燒紅,再鍛打,折疊起來打扁打長,再折疊,再打長,將這生鐵一直鍛打成一塊精鋼。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這塊鋼,最終會用于鐮刀、菜刀、鐵鍬以及錛鑿斧鋸等工具最關鍵的刀刃上。而我們兩人的合作形式,也如同師徒二人打鐵的狀態。岳海波負責攬活和設計規劃產品形制,掌鉗的同時用小響錘點打指示,李兆虬負責掄大錘,鏗鏗鏘鏘叮叮當。正如舊時鐵匠鋪門口的對聯:一間煙熏火燎屋,兩個千錘百煉人。
《第四稿 線稿》
《第五稿 線稿》
《第五稿 色稿》
表現今天教育方面的題材,宜輕快鮮明,青春亮麗。我們過去已有的現成的單純水墨粗礪厚重的表現手法就不太適應了,為此,我們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與嘗試。根據有關專家要求,人物形象要寫實養眼,顏色要新鮮透明。在畫面經營上,我們借鑒壁畫理念,運用打破時空的處理方式,讓多個不同的畫面情節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畫面的結構強化起承轉合,自然流暢。在筆墨的語言形式上借鑒了版畫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人物的塑造力度,畫面的幾何板塊結構形式以及黑白灰繁簡虛實呼應等也盡量考量到位,單個以及群體人物的處理基本以寫實為主,盡全力深入刻畫制作。方方面面考慮周全,盡量不留遺憾。藝術能力的養成與提高,也就是在這種改良完善提高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第六稿 色稿》
任務完成了。點燈熬油,殫精竭慮,跟頭把式地,過程雖然曲折,也逼出了我們渾身的解數,思想境界得以提升,繪畫能力也得到了加強。正如網上說的,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還有這么大的發揮空間。想起作家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生命如同琴弦,有目標,有壓力,繃得緊,才能彈奏出動聽的樂曲。畫家生命的長度和厚度,也是由這一件件作品組成,得以拉長,延伸,增高。作品完成,得到了專家的首肯,國家的認可,價值和意義隨之產生。那些走過的路,流過的汗,熬白的頭發,值了。在2021這個特殊的年份,也算是我們兩位老畫家老黨員對黨的百年華誕獻上的禮物,一片赤誠,一瓣心香。
文/李兆虬,2021年12月7日于泉城)
《立德樹人 教育強國》 線稿
《立德樹人 教育強國》 墨稿
《立德樹人 教育強國》 局部圖一
《立德樹人教育強國》 局部圖二
《立德樹人教育強國》 局部圖三
《立德樹人教育強國》 局部圖四
《立德樹人教育強國》 局部圖五
《立德樹人教育強國》 局部圖六
《立德樹人》 局部圖七
《立德樹人教育強國》 局部圖八
《立德樹人教育強國》 局部圖九
恰到好處的搭檔
每一次見海波老師都會有種云開霧散光亮舒緩的氣息在他露齒的笑容里散發開來!他偶爾的凝眉愁態就顯得故意許多。所以他總也是那么輕松的過著,玩著,畫著,我們都屬羊,這羊的某種特性總也能從屬羊人身上得到印證和顯現。或許天地之造化,或許是意識作用的神奇。不管怎樣對海波老師便也好像早就熟知了。從他畫里我看到他隨性中的理性定位,并且畫面中夸張的人物甚至于嚴肅的內容也顯現出寶貴的童真意趣,所以他的畫面輕松而有味道。這些年來他和兆虬兄的合作成績斐然。
再說說兆虬兄,和岳老師相反每次見面便有深負重責苦大仇深的氣派,高密的土地上可能有這造人因素,謙虛而倔強,有道是不撞南墻不死心,但他卻是總能把墻給撞壞了。他的心氣很高,有他老鄉那種拿諾獎的勁,可巧的是他的心智一如他早熟的老鄉,用老百姓的話說是心里賊有數。從四十出頭就被人要老年證的他近些年卻有些逆生長,可喜的是他的畫也充滿著向上氣息,強烈的形式感中又不失當代性,免不了不斷地不得不被人關注和期待!所以想來他們兩人的合作真的有意思,就如同炒菜,各種作料加一塊全了,所以這菜能不好味嗎?以兩人的互補,以兩人的備料,我相信從魯菜到川菜一步一步的一定會給我們不斷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趙建軍,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專業畫家、教授,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畫學會理事)
請橫屏欣賞
《立德樹人 教育強國》 岳海波、李兆虬合作
300cmX600cm中共黨史紀念館收藏
(來源:茹昱齋)
藝術家簡介
岳海波,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委員。山東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主任。中國美協十二、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中國美協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全國美展評委,中國美協綜合材料繪畫特展評委,中國美協首屆、第二屆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評委。
李兆虬,1957年生,山東高密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山東省美協綜合材料繪畫藝委會副會長,山東省書畫學會學術委員,山東師范大學藝術碩士校外導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