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至23日,特朗普政府在不到48小時內,接連宣布與日本、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三國達成全新雙邊貿易協定。
信息來源:光明網2025-07-23——美高調宣布多份協議 關稅談判背后有哪些博弈
這個協議內容實在是不敢茍同,而之前因為關稅問題,不愿與美國達成合作的日本,現在卻倒戈了。
而這可算是把特朗普高興壞了,他急不可耐的向中國攤牌,那心思都寫在臉上了。
菲律賓,無奈的“城下之盟”
菲律賓,這個位于東南亞的島國,在這場貿易戰中率先“登場”。
此前,特朗普政府宣布將對菲律賓出口商品征收20%的關稅,這讓菲律賓本就脆弱的經濟,更加岌岌可危。
菲律賓每年對美出口總額約為14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電子產品、服裝以及農漁產品等領域,如此高額的關稅,將使菲律賓眾多相關產業面臨滅頂之災。
為了尋求轉機,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親自飛往華盛頓與美方談判。
然而,談判結果卻讓菲律賓民眾大失所望,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菲達成協議,美國對菲律賓的關稅“僅”下調至19%,而菲律賓卻要對美國產品執行零關稅政策。
信息來源:京報網2025-07-23——特朗普稱美菲達成貿易協議:美對菲征19%關稅,菲對美零關稅
19%與0的關稅對比,懸殊巨大,菲律賓國內輿論嘩然。
有民眾憤怒表示,馬科斯政府這一決策,無疑是將菲律賓的經濟主權拱手相讓,尤其是菲律賓的農業,將在零關稅的沖擊下,直面美國農產品的強大競爭,本國農民生計堪憂。
馬科斯回國后,如何平息國內民眾的怒火,向民眾交代這一“城下之盟”,成為一個難題。
印尼,資源與市場的交換
與菲律賓的被動應對不同,印度尼西亞在面對美國關稅威脅時,采取了相對主動的姿態。
印尼總統普拉博沃上臺后,面臨著國內巨大的財政壓力,急需外部資金注入以穩定經濟局勢。
而美國,此時拋出了“橄欖枝”,但附帶了許多苛刻條件。
根據白宮在7月23日發布的聲明,美國將對印尼出口商品征收19%的關稅。
作為交換,印尼不僅要對美國商品開放市場,取消對美國商品的強制裝運檢驗,廢除數字服務稅,承認美國汽車標準,還要放寬對關鍵礦產資源的出口限制。
此外,印尼還需購買50架波音飛機,以及大批美國的能源及農產品。
印尼貿易部雖回應稱該協議有助于穩定出口和維護與美國的貿易關系,但這背后的代價不言而喻。
印尼豐富的鎳礦等關鍵礦產資源,是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如今對美國放寬出口限制,無疑是在全球資源供應鏈上,為美國撕開了一道關鍵口子。
同時,大量采購美國產品,也將對印尼國內相關產業造成沖擊。
但在當下經濟困境的壓力下,印尼選擇了以資源和市場,換取暫時的經濟喘息機會,這一選擇背后的無奈與現實,令人深思。
日本,戲劇性的妥協
在這三個國家中,日本與美國達成協議,最令人意想不到,因為之前,日本石破茂政府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態度一直強硬。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為推動協議達成,七次奔赴美國,然而談判卻一直陷入僵局。
日本對自身與美國關系有著獨特認知,長期以來,日本自認為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在遏制中國等事務上,與美國有著緊密合作,因此期望在貿易談判中,美國能給予特殊待遇。
但特朗普政府顯然并未因所謂的“盟友關系”而手下留情,特朗普的關稅函,直接打破了日本的幻想,日本不得不直面現實。
然而,本來強硬的日本,卻在7月22日,態度卻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局。
日本將向美國支付15%的關稅,同時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且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此外,日本還放開了對汽車、大米等產品的進口限制。
但這些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一方面,15%的關稅相較于此前特朗普提出的25%,有了一定程度降低,日本政府認為這是相對可接受的結果。
另一方面,7月20日日本舉行的第27屆參議院選舉結果,對石破茂政府產生了巨大沖擊。
選舉中,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失去了半數議席,石破茂支持率大幅下降,國內要求其下臺的呼聲越來越多。
在這種政治壓力下,石破茂政府急需通過與美國達成協議,來挽回一定政治局面,這也導致了日本在談判中的最終妥協。
但這一協議在日本國內引發強烈反響,許多人將其與上世紀的《廣場協議》相提并論,要求政府公開談判細節,質疑聲此起彼伏。
特朗普對華“攤牌”
手握與菲律賓、印尼、日本三國達成的協議,特朗普似乎有了十足底氣,迅速將目光轉向中國。
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記者采訪時,特朗普對中國“攤牌”,強調了兩點,其一,除中國外,收到眾多國家訪問邀請,正在考慮,其二,可能在不久后訪問中國。
特朗普這一表態,盡顯其“高姿態”,美媒普遍認為,特朗普其實早已制定好訪華計劃。
但仍刻意強調收到多國邀請,無非是想在對華關系中占據主動,給中國一個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備受追捧的假象。
然而,這其實也是美國在當下國際形勢下,對于中國關系的復雜心態。
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與周邊國家達成協議,在對華貿易談判中增加籌碼。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無法忽視與中國的交流合作。
與此同時,近期中美即將迎來第三輪談判,美國財長貝森特多次預告此次談判,并表示將與中國討論包括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原油等其他議題。
這無疑表明,美國在此次談判中,將繼續對中國施壓,試圖迫使中國在能源進口等方面做出讓步。
但美國也清楚,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并非毫無還手之力,中國手中握有稀土等王牌,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著關鍵地位,不會輕易在美方壓力下妥協。
此外,美國國內也面臨著問題,因為特朗普的征收法案,美債財政赤字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經過估算,美國在10年內將增加大約24萬多億人民幣的支出。
而在這一關鍵時期,中國持續大量拋售美債,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經濟的不穩定。
特朗普政府在對外推行貿易政策的同時,如何應對國內經濟困局,成為其面臨的問題。
日本、菲律賓、印尼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對三國國內經濟、產業結構以及與中國的既有合作關系產生何種影響,尚待觀察。
而中美第三輪談判,雙方將圍繞哪些核心問題展開討論,能否達成一定共識,更是全球關注焦點。
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正處于關鍵時期,每一個新動態,都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連鎖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