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突然報道稱:美國環保局將宣布排放溫室氣體對人類無害,將解除車輛、發電廠和其他行業等所有排放限制。并聲稱,繼續限制排放“才真正影響人類健康”,因為人們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金錢,失去了更多的選擇。
其實,這并不令人意外,西方媒體、政客說的所謂“科學”,都是基于自己的立場來敘事的。
早在2021年,丁仲禮院士在《魯健訪談》談及“全球碳中和之路”時就表示:我在這給你個預測,西方這些國家就是放空炮的,你以為他們會真減排嗎?咱走著瞧。
丁院士的論據有兩個:
一是,西方黨派總是在換來換去,新官不理舊賬。以美國最為明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蹺蹺板游戲玩完之后,他們退出和加入“巴黎協定”都很隨意。
二是,西方國家經常搞雙重標準,對自己極度寬容,對別人極度嚴苛。談碳排放權不談歷史和人均,就是“耍流氓”。
其實,丁院士在采訪中還提供了很多詳實的數據,充分說明了西方國家在碳排放方面的虛偽。
丁院士的話余韻繞梁,俄烏沖突爆發后,讓那些成天在氣候問題上對他國橫加指責的西方國家,紛紛撕掉偽裝露出真實嘴臉,成了國際氣候和環境破壞者。
西方國家開始停止清潔能源項目,繼續大力發展化石能源,加大了溫室氣體的排放。而回想柴記者在2017年采訪丁院士的時候,他還強調了幾件事情:
第一,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是和能源問題連在一起,和發展問題連在一起的,其實就是排放權的問題。
第二,IPCC報告原文中,并沒有 100%地確認氣候變暖就是由于人類活動產生二氧化碳帶來的結果,也沒有精確的數據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對氣候變暖有多大的影響。原因是各國的科學家對溫室氣體的研究立場并不相同,因此也并不統一。科學是真理的判斷,而不是根據科學家多少的判斷形成所謂的“科學主流”。
第三:如果是今后的排放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國際上的限制的話,那么這個二氧化碳的排放權就會變成一種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
柴記者質疑“碳排放問題不應該政治化,應該科學化”,丁院士也別表示:你就說我搞科學研究的,就不應該去了解后面的政治?
其實這就是但是讓筆者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其實西方國家一直沒有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去拯救人類、拯救地球,他們的研究成果和決定也并不是基于科學的判斷,更不是基于平等發展權、人權的來決定的。
這就導致他們合則用,不合則棄。只有我們,敢于做出長期承諾,堅定不移地執行自己的計劃。而西方只不過是“放空炮”。
現在,無論是美國媒體,還是美國總統,都在否認“排放溫室氣體對人類無害”,其根本目的就是解除車輛、發電廠和其他行業等所有排放限制,繼續爭奪排放權,掌握話語權。
現在的美國,早就不談減排了。甚至特朗普都說看不見中國的風力發電設備。現在美媒體報道的這些內容,自然也不是基于科學研究的結果,而是政治考量,經濟算計。
丁仲禮院士早就看透了這一切,所謂的環保、減排等,都是西方想要掌握話語權來限制發展中國家的,但他們的意圖失敗,就徹底反轉了。
但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氣候變化顯而易見,如果世界大國、強國都不重視“碳中和”,我們人類幾乎必然會在緩解溫室化的斗爭中落敗。
極端的高溫和嚴寒,并不會識別任何國別,歐洲熱死人,北美大火連連,并不會因為媒體報道、政治代替科學而改變。
現在,需要全人類像中國一樣,說到做到,口實一致。美國對比就沒有傷害,就在美國大力發展開發頁巖油,在溫室效應和水資源上猛踩油門的時候,我們投入1.2萬億元的雅下水電站開建,在清潔能源發展上再次提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