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6日訊 近年來,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港航鐵路機場服務中心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認真落實水路交通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實現綠色轉型與節能降碳雙提速。
強化學習:筑牢環保責任“防火墻”
將學習擺在首位,利用黨委會議、中心組學習等機會,堅持每月組織環保學習,增強干部職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責任感。以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為檢驗標準,黨委集體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健全機制:構建防污工作“大格局”
依托內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領導小組,形成市級統籌、部門協作、責任單位實施的工作格局。印發環保工作規則和方案,成立領導小組,明確人員職責,制定多項制度,梳理政策文件、考核指標和重點任務,并定期督導,保障港口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進。
出臺規范:明確船港防污“硬標準”
堅持規劃引領,編制實施多項建設方案和應急能力建設規劃,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奠定基礎。同時,制定技術導則和工作指南,明確131條工作要求和規范,為污染防治提供可靠依據。
聚焦船舶:打造防污閉環“監管鏈”
規范船舶污染物處理環節,強制泰安籍100總噸以上船舶加裝生活污水收集裝置和監控設備,并爭取資金給予改造獎勵,建設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單監管平臺,實現實時監控。截至2025年6月底,共有512艘船舶在泰安港“智慧交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共計1201次8169.83公斤。
幫扶企業:實現港口水污染物“零排放”
成立青年突擊隊深入企業宣傳,幫助企業落實防治水污染措施。在積極引導下,企業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制定環保規章制度10項,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風險評估報告,組織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并開展應急演練,建設必要的環保設施收集污水,經處理后用于堆場、道路噴灑抑塵,實現水資源回收利用和靠港船舶污染物“應收盡收”。
改造創新:港口揚塵防治“見實效”
著眼“打贏藍天保衛戰”,編制《泰安市港口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導則》,使港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規可依。東平湖海通港務有限公司改造設備,嚴控堆場、裝卸等環節揚塵;兗礦東平陸港有限公司注重技術創新,實現物流作業全封閉和聯運“零換乘”。
鼓勵引導:加快低碳節能“新步伐”
邀請專家講解綠色低碳發展的典型案例,企業受到啟發積極響應,在碼頭前沿安裝9套智能一體化低壓單相岸電樁,實現營運泊位全覆蓋。占地4.5萬平方米的兗礦東平陸港光伏項目實現4.27兆瓦裝機容量全部并網發電,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69噸。
演練提升:強化溢油處置“應急力”
投資270余萬元采購救援船、無人機、圍油欄、吸油氈等設備,建成省級應急物資庫,增強裝備硬實力。每年均開展溢油處置演練,堅持一切從實戰出發、市縣協同、政企聯動,覆蓋港池、航道、船閘等不同場景、不同水域,提升轄區水上交通污染防治應急管理水平。
基建助力:推動多式聯運“大發展”
泰安內河港口航道建設壓茬推進,“十四五”以來,京杭運河八里灣船閘工程、東平湖區段航道工程、大清河航道工程以及泰安港東平港區彭集作業區、老湖作業區相繼建成投產,“一閘兩線三港”的航運格局基本成型。船閘、航道、港口、疏港公路、鐵路專用線日趨完善,為泰安發展多式聯運提供硬件基礎。
泰安港航正以堅定的步伐,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未來必將繪就更加絢麗的生態畫卷。
閃電新聞記者 程志 泰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