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馬斯克離不開美國,而是美國離不開馬斯克
有人說得好:美國從來不是美國總統的美國,而是資本市場的美國。
這句話,最近在馬斯克和特朗普身上,簡直得到了“教科書級別”的驗證。
曾幾何時,這倆人還是一條船上的親密盟友,馬斯克掏錢,特朗普站臺,一個靠商業帝國崛起,一個靠資本力量競選。
可鬧翻之后,兩個人誰都不愿先低頭,真正撕破臉之后才發現,底氣最硬的那個人,原來不是總統,而是首富。
特朗普動手,馬斯克不慌
從2025年5月開始,特朗普就試圖“動手術”切斷馬斯克的政府資金鏈,白宮直接下令,要求國防部和NASA全面審查SpaceX的合同,準備做“斷糧”準備。
這個架勢,頗有點明朝皇帝要抄沈萬三家的意味,區區一個商人,富可敵國又怎樣?我不點頭,你就活不了。
然而,一番審查下來,特朗普團隊卻傻了眼。
想斷?斷不了。
想換?換不起。
軍方、NASA、甚至連高速公路等等,處處都是馬斯克的影子。
軍方:少了SpaceX,美軍將徹底“失明”
誰能想到,馬斯克的星鏈早就飛到了戰場上空。
在烏克蘭前線,士兵靠它操控無人機、傳輸情報,效果遠超傳統設備。
美軍自家的通信系統甚至被迫“下崗”,因為SpaceX的新系統又快又省錢。
而且,五角大樓90%的預警衛星,全是馬斯克家火箭發的。
波音也能發?可以,就是貴三倍、慢一半、還經常出錯。
軍方干脆撂話:“沒有馬斯克,我們導彈防御都癱瘓。”
別說撤合同,連罵他都得小心點。
NASA:宇航員的命都在他手里
不止軍隊,連NASA都得仰著頭看馬斯克。
現在美國往返國際空間站,全靠SpaceX的龍飛船。
前陣子兩宇航員被困太空,最終還是馬斯克出手救人。
NASA背后悄悄承認:“我們要是惹毛了他,下一艘飛船都不知道去哪叫。”
高速公路:充電樁就是數據樁
美國現在有七成的充電樁都是特斯拉鋪的,這還不算啥。
重點是,這些充電樁拿了政府補貼,現在反過來變成“美國人出行大數據采集網”。
你在哪加電、開多久、住哪,馬斯克清清楚楚。
聯邦政府想繞過馬斯克?除非你推倒整個國家電動化戰略。
特朗普也怕“封號”
別忘了,馬斯克還收購了推特(X平臺)。
這個平臺早不是單純的社交媒體,而是美國政壇的“意見發動機”。
政客發帖,民意翻盤,一條熱搜能決定選票走向。
特朗普靠它起家,現在反被它壓著走。
馬斯克要是把他黑料掛上首頁,一天三輪熱搜,別說競選,能不能保住臉面都成問題。
斗爭升級:馬斯克建黨還擊
最戲劇性的一幕,是馬斯克也不再裝了。
7月初,他直接宣布成立“美國黨”,表示要把商業影響力轉化成政治力量。
緊接著,他瘋狂連發幾十條關于愛潑斯坦案的帖文,暗指“某些人”想掩蓋事實。
誰是“某些人”?大家心里有數。
特朗普不得不出面否認自己與愛潑斯坦有關,一邊喊冤一邊繼續私下查馬斯克的“漏洞”。
可惜,查來查去發現,不是馬斯克怕政府,而是政府已經半只腳踩在馬斯克造的平臺上。
一場資本與權力的正面對撞
這場較量,表面是特朗普要整馬斯克,實際上是美國總統試圖挑戰自己國家的核心資本勢力。
可到最后,誰勝誰負,一目了然。
馬斯克不是無敵,但他的產業實在太“卡位”。
軍工、航空、基建、數據、輿論,全是命門級別。
特朗普以為他拿住了對方,其實他握的,是自己國家的動脈。
而馬斯克也明白,不搞點政治籌碼,光靠商業終究被動。
所以,他正在變臉,從科技教父,向權力中樞靠近。
寫在最后
美國到底是誰的美國?
這場沖突給出了殘酷答案:
表面看是總統在主導,背后卻是資本在牽線。
馬斯克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但在當今這個節點上,他可能是唯一一個能讓美國總統低頭的商人。
這才是真正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
對于馬斯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