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印度恢復向中國公民簽發(fā)旅游簽證。
據(jù)印度駐華大使館官方發(fā)布,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國公民可重新申請旅游簽證前往印度。不過,與五年前相比,如今的簽證辦理流程明顯更為復雜:所需的存款證明金額由原來的1萬元提高至10萬元人民幣,而此前可自助申請的電子簽證(e-Visa)通道至今尚未恢復,申請人需親自前往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印度簽證申請中心提交材料。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多家在線旅游平臺上前往印度的搜索量迅速上升。以去哪兒平臺為例,以印度德里為目的地的機票搜索量一度暴漲,峰值增長超過10倍。此外,據(jù)攜程簽證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以來,前往印度的商務簽證量同比實現(xiàn)63%的增長。
與此同時,這一消息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了廣泛討論。不少人對印度的治安、衛(wèi)生條件表示擔憂,評論道:“恢復??免簽都不去”“沒必要沒苦硬吃”。
然而,澎湃美數(shù)課發(fā)現(xiàn),2023年全球仍有將近一千萬人前往印度旅游。他們是誰?又為什么選擇“勇闖”印度?
來自孟加拉、美英澳等國的游客最多
受新冠疫情影響,印度自2020年3月起暫停所有持印度簽證的外國人入境。隨著疫情防控逐步常態(tài)化,自2021年10月起,印度開始分階段恢復對國際游客的開放。
根據(jù)印度移民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2023年印度共接待外國游客952萬人,恢復至2019年水平的87.1%。相比之下,2019年入境印度的外國游客人數(shù)為1093萬人,為疫情前的峰值。
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前往印度旅游?
2023年,印度接待的外國游客中,來自孟加拉國的人數(shù)最多,占到近 1/4;其次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來自紐約視覺藝術(shù)學院品牌碩士課程的講師卡羅琳娜·羅格爾在一次旅行中寫下了她初到印度的感受:“離開機場僅僅幾分鐘,印度就喚醒了我所有的感官。汽車、自行車、人力車和牛群迅速涌入,構(gòu)成了一個既視覺沖擊、又嘈雜混亂、甚至讓人有些窒息卻又充滿歡樂的歡迎儀式。在參觀廟宇時,女神、宗師、神圣符號和雕像的形象緊緊抓住你的目光。”這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色,正是印度吸引外國游客的重要原因。
印度歷史悠久,從宏偉的泰姬陵、阿格拉堡到遍布全國的古代神廟,都是全球游客爭相“打卡”的地標。根據(jù)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中心的數(shù)據(jù),截至2025年7月,印度共擁有44處世界遺產(chǎn),其中36處為文化遺產(chǎn)、7處為自然遺產(chǎn),1處為復合遺產(chǎn)。
此外,印度還是一個宗教與靈性的聚合之地。佛教、印度教、錫克教等宗教在此扎根;瑜伽、冥想等修行方式亦源自印度,吸引大量身心靈旅人前來“朝圣”。印度哈里亞納邦法里達巴德學院在一項研究中指出,“宗教、瑜伽與靈性”是吸引國際游客的核心因素。
公共衛(wèi)生、社會治安等問題勸退不少游客
不過,印度的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污染和社會治安等問題一直備受詬病。
露天的公共廁所、糞大腸菌群嚴重超標的恒河水、常年超過世衛(wèi)組織安全標準的PM2.5濃度,以及層出不窮的性騷擾、性暴力事件,給印度造成長期負面影響,也使得它在游客,尤其是女性游客心中被貼上了“高風險旅游目的地”的標簽。
據(jù)印度移民局2023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全球各國入境印度的外國游客呈現(xiàn)出顯著的性別比例差異。整體來看,男性游客占比高于女性,但在不同國家之間還存在明顯分化。
中東、東亞及南亞國家男性游客比例顯著偏高,沙特阿拉伯男性游客占比超過80%。相反,東南亞及北歐地區(qū)部分國家女性游客占比超過男性,泰國、哈薩克斯坦和越南女性游客占比均超過60%。美洲、西歐、非洲、大洋洲等地區(qū)入境印度的游客性別比例較為均衡,但男性仍占多數(sh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