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東北大學的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時,格柵板突然脫落,他們頓時墜入下方的浮選槽里,無人生還。
在官媒報道中,他們是“溺亡”,給人的感覺似乎死因是他們不會游泳,但如果你知道“浮選槽”里盛的都是什么,就知道他們的死法遠為慘烈:在濃稠礦漿的礦料摩擦、化學腐蝕、機械攪拌三重傷害之下,只要掉進去就沒人能活著出來,肉體所受的痛苦之深,可想極為恐怖。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重大安全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選槽里的化學物質不斷噴濺,原本就已銹蝕了平臺骨架梁,承受不住六個人的體重。
這個地方如此危險,公司內部難道不知道嗎?肯定知道。因為這次出事的車間格柵板,設計壽命5年,卻已服役8年。2023年,當地安監部門還點名該廠“格柵承載力不足、警示標識缺失”,要求整改,卻被置若罔聞,直到慘劇發生。
這就是問題所在:這樣一個有毒、高危的環境,為什么防護措施做得這么差?
表面上看,那是為了省錢。有人翻出這家國企早先的通告,發現其中再三強調“浮選車間牢固樹立‘少一分成本,就多一分利潤’的開源節流意識”,“加大車間材料成本管控力度,鼓勵職工修舊利廢”。7月11日,其官微還總結“上半年零事故”,“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照此推想,格柵板之所以過了年限仍不更換,極有可能就是為了節省成本而犧牲了安全——至少很難相信在管理者心目中,“安全”比“利潤”更重要。
其實就算想節省成本也沒什么,誰不知道國內企業為了省錢會私底下搞些小動作?但你明知道這環境如此高危,格柵板又超期服役了,至少可以設個警示牌,禁止通行,或者干脆關閉這一區域吧?為什么還把幾個實習生帶到這樣的地方?
這甚至都不是“利潤”的問題了,而是這家國企根本就沒把“安全”當回事,畢竟關閉這一區域根本花不了什么錢,但他們好像想當然地覺得格柵板超過設計壽命沒啥隱患。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兩個月前的5月15日,內蒙古礦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化武還在一次安全教育會議上,強調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但現在來看,成本考慮再加上疏忽大意,這些話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
這不是偶然的,國內的工作環境,向來不注重對工人的人身安全防護,倒是對生產物資相當寶貝。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強調要“愛護集體財產”,當年“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但現在想想,兩個小女孩嚴重凍傷,卻只是為了保護集體的一群羊,這真的值得嗎?
廣東汕頭的小鎮貴嶼,多年來以回收利用廢舊電子產品出名,尤其是焚燒電路板來冶煉金屬,當地污染極其嚴重,這些電子廢品還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然而當地工人大多是徒手分揀,沒有什么防護措施。
為什么人們愿意在這樣令人震驚的危險環境下工作?有時是他們不知道怕,因為他們往往一是心存僥幸地認為自己不會那么倒霉,二是他們心心念念想的不是人身安全,而是認為掙錢才最重要。
珠寶在研磨、雕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碎屑、粉末,工人如果沒有面罩防護,吸入多了會得塵肺病,但有位律師在為珠三角的珠寶工人提供法律援助時發現,新來乍到的那些工人,你跟他講這些,他是聽不進去的,因為他急于賺錢;得是那些做了幾年,萌生這種意識了,才愿意了解,開始注意自己的健康和權益。
在缺乏有力監管的情況下,要指望企業如何照顧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那是不現實的,畢竟在管理者眼里,人也不過是耗材,還是比生產資料更廉價的耗材,但你自己要清楚,自己只有這一條命。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六名大學生的遭遇,也是無數人生存處境的縮影:在一個人身安全都難以得到保障的有毒、危險環境中,你隨時可能被不知哪里潛藏著的隱患所吞沒。
也難怪前些年有人揶揄,中國人是“生的計劃,死的隨機”,因為整個生存環境都并不以人為本,缺乏基本的保障機制,一切都得靠自己戰戰兢兢地避坑避險,一步踏錯,就可能萬劫不復。
有位讀者日前留言說,為了規避各種風險,她
被動學習到了很多技能,塑料制品、玻璃、不銹鋼、面粉、飲料的國家標準,學會了看配料表,添加劑,疾病相關科研論文,買啥之前都要先去自己搜一搜補補課,稍不注意就被坑。哦,還要看維權指南,看判例。假如我有孩子,大到學區房,就要看政府規劃文件,看公司高層背景,先看醫院口碑,再看并發癥,再看疫苗后遺癥……真的就……太累了。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人活得那么小心翼翼,那么求安穩,因為在這樣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個人的抗風險能力很弱,有時甚至不知道危險潛伏在哪里。如果說中國社會的容錯率很低,那是因為人們深知一旦出事,代價常常是自己無法承受的。
日本也曾是這樣。在《活著回來的男人》中,小熊謙二回憶自己坎坷的一生,發現所經歷的很多磨難,有時只是因為一點很偶然的因素,“所謂人的命運,有時候一點微小的差異就會造成重大區別”。他并不認為自己在戰爭中活下來是因為自己的判斷力好或足夠“用心”、 擁有驚人精神力、受到神佛保佑等等,倒不如說像是運氣。
如果不是特權階層,那普通人走錯一步都是致命的,他只因為偶然的原因,就被卷入戰爭,戰后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戰后雖然活著回來,但也失去了在大企業的工作,人生自此無法離開“下層的下層”, “日本的社會,脫離過正軌一次之后,就永遠無法回歸了”。
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很難活得安心舒展,不得不要把大量精力放在最基本的生存安全上。時至今日,如果沒有家庭托底,絕大多數人也就只能靠自己避雷,而很多制度保證都是靠不住的,就像一家宣稱“安全生產零事故”的企業,實際上“安全”只是一紙空文。
看多了,說實話已經有點麻木,我已經不期待這一切能迅速改觀了,那畢竟不現實,但至少這值得記錄下來,數十年后如果還有人回望,能看到中國人曾經怎樣活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