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不講理,可天天半夜被鬧鈴吵醒,誰都忍不了!""她先用震樓器報復的,我哪還能睡得安生?"這場因"鬧鈴"和"震樓器"而引發(fā)的鄰里糾紛,曾讓東城區(qū)廣渠門北里的居民陷入情緒對峙的困局。直到社區(qū)民警上門,聽清每一方的委屈、理順每一段矛盾,最終雙方愿意坐下來,話一攤開,心也就不再堵著。矛盾解了,鄰里和睦了。7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矛盾糾紛化解中心——"祈和驛站"正式揭牌啟用。未來民警處理這樣的鄰里矛盾糾紛,有了更好的場所。
"祈和驛站"的院落雅致寧靜,幾處綠植錯落有致,屋內(nèi)布置得溫馨柔和。"調(diào)解的場所變了,調(diào)解的氛圍就變了。"負責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民警袁菁說,"我們不是只解決一件事,而是解決背后的情緒與信任。"這是"祈和驛站"的價值所在。
去年以來,東城公安創(chuàng)新推出"四個好"執(zhí)法標準、信訪工作"四三三"工作法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三步曲"等系列機制做法,探索建立起"祈和驛站"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
與傳統(tǒng)調(diào)解室相比,"祈和驛站"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的升級,更是基層治理理念的創(chuàng)新,它把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前移,做到訴求"最多跑一地",努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東城公安堅持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全面納入法治軌道,通過明確職責邊界、規(guī)范流轉(zhuǎn)流程,推動各類矛盾依法依規(guī)解決,做到件件有章可循、事事有人負責,讓群眾在制度中看到公正、在法治中感到安心。
與此同時,東城公安強化普法宣傳和法治引導,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遇事找法、解決靠法"的思維習慣。
"群眾之間的矛盾,常常不是非黑即白的對錯,而是積攢了很久的誤會和情緒。"東城公安分局法制支隊副支隊長張克揮感觸頗深。他說,真正的化解,是把問題從案卷里請出來,放進一杯茶、一次耐心交談中,讓百姓看到誠意,感到信任,愿意打開心門。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屈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