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家姜長青在做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發現,門診來的不少病人存在的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想太多”。
那些輾轉反側的深夜,反復撕扯的糾結,正在悄悄透支著很多人的健康賬戶。
所以,真正的養生不是吃多少補品,而在心念之凈。
摒除雜念妄想,消解內心焦慮,身體的狀態也會隨之好轉。
01
少想過去的事
心理學有個詞叫“反芻效應”,像牛反復咀嚼草一樣,人會反復咀嚼過去的痛苦。
那些沒抓住的機會、沒說出口的委屈、沒挽留的人,越想忘越忘不掉。
你以為是在反思,其實是在自我折磨。
女星李婷宜曾有幸被瓊瑤選中參演《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一角。
可她和經紀人商討以后,覺得這個角色未必適合自己,便婉拒了瓊瑤。
沒想到,《還珠格格》播出后火遍大江南北,小燕子更是深入人心。
李婷宜得知后,為自己錯過機遇整日懊惱不已。
后來出席活動,只要提起小燕子一事,她都會在鏡頭前哭得梨花帶雨。
日復一日的抱怨如同慢性毒藥,蠶食著她的健康,最后她索性躲到國外去調整身體。
漸漸地,她的事業開始不斷下滑,最終徹底消失在了公眾視野里。
人生路上,你我都經歷過后悔的時刻:
后悔留在了這座城市,不該選擇這份工作,遺憾沒有留住那個人…
可人生是一趟沒有回程的列車,一味地望向后視鏡,并不能改寫結局,只會錯過窗前的風景。
不要為了已經發生的事情懊惱后悔不已,不要不依不饒畫地為牢,做無謂的消耗。
過去的事不要去想,因為你無法改變過去。
日子總是要往前走的,不能老是回頭看。
世事猶如書籍,一頁一頁翻過去了,才能接著書寫新的篇章。
02
少想未來的事
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他讓參與實驗的人把未來1周可能會遇到的煩惱寫下來,投入“煩惱箱”中。
到了第3周,心理學家打開箱子逐一核對,結果顯示90%的煩惱,根本沒有發生。
也就是說,生活中那些讓我們煩惱的事情,大概率都不會發生。
知名心理咨詢師李茜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孩,到了適婚的年紀,被家里人頻頻催婚。
她從小目睹父母感情不和,母親為家庭操勞半生卻從未得到過父親的珍視。
這些記憶在她心底埋下了對婚姻的恐懼——害怕重蹈母親的覆轍,陷入永無寧日的爭執與永遠做不完的家務中。
有一次,心儀的男生向她表白,嚇得她落荒而逃。
她深陷焦慮之中,白天心神恍惚,夜晚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久而久之身體也出現各種小毛病。
李茜在聽完女孩的傾訴后,問了一個問題:
“你有沒有發現,你剛才說的這些只是你的擔心,其實并沒有發生,或許婚姻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糟糕?”
女孩這才意識到,這么多年,自己是被臆想出來的那些畫面嚇住了。
她鼓起勇氣答應跟男生交往,并且在兩年后順利結婚成家。
令人欣慰的是,婚后她跟丈夫十分恩愛,夫妻倆幾乎沒有紅過臉。
松浦彌太郎曾說:那些經常困于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過度憂慮,如同提前預支痛苦。
那些尚未發生的煩惱還未到來,你的身體卻已為此付出代價。
不要提前焦慮,不要預知煩惱。
即使不好的事真的發生了,該怎么解決就怎么解決,生活本來就是見招拆招。
03
少想別人的事
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思琪有一個朋友——許伊紋。
兩人同為文學愛好者,結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
后來,許伊紋結婚,老公表面上風度翩翩,背后卻酗酒、暴力。
婚后沒多久,她就被丈夫打得傷痕累累,甚至因此流掉了尚未出世的孩子。
看到朋友的悲慘處境,思琪總是忍不住去想:伊紋是不是又被家暴了,她該怎樣才能擺脫這段婚姻?
日復一日,思琪也跟著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旁觀者內疚”,是說共情力太強的人,容易把他人遭遇的痛苦轉化為自我懲罰。
別人的處境原本和你毫無干系,如果你想得太多,就把別人的課題背在自己身上。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當你過分關注別人的傷口時,自己的生命力也會從那個缺口流失。
一位新手心理咨詢師在接觸大量抑郁癥患者后,開始不自覺地代入來訪者的痛苦。
有位來訪者因原生家庭問題多次自殘,咨詢師每晚睡前都會反復思考“她今晚會不會再做傻事”,甚至夢見對方的遭遇。
最終咨詢師自己出現失眠、情緒低落,不得不暫停工作。
做人,少操心,尤其是少替別人操心。
鄭板橋在《贈君謀父子》中寫道: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精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別人的是非曲直,我們大可不必去糾結,更不必為此勞心費神。
守好自己和別人的邊界,裝扮好自己的心情,鍛煉好自己的身體,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養生。
04
少想做不到的事
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總是盯著自己夠不著的東西,相當于慢性服毒。
超出能力范圍之外的執念,就像追逐一場遙不可及的夢,最終只會是徒勞無功,還會讓自己陷入焦慮和痛苦。
兒童文學家西奧多·蘇斯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嚴肅作家。
為了實現自己的文學夢,他在牛津大學攻讀了文學博士學位,沉浸在學術研究中。
他向雜志和出版社投稿無數,都慘遭退稿。
他日夜苦思如何寫出佳作,退稿信卻如雪片般飄來,導致他逐漸抑郁。
慢慢地,他接受現實,意識到自己的強項并不在于嚴肅文學。
相反,他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著非常獨特的繪畫風格,于是他放棄嚴肅文學,開始嘗試兒童繪本的創作。
最終,他創作的教育繪本在全球銷量2.5億冊,獲得了美國圖畫書最高榮譽獎項。
羅曼·羅蘭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還是應該快樂。
因為那表示你不能再進一步,干嘛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嘛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傷呢?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
這世間,總有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怎么努力都辦不到的事情。
超出了能力范圍的事,多想一秒都是精神內耗。
少盯著做不到、得不到的發愁,多著眼、著手于你現在能做到的,這是破解煩惱最重要的方式。
中醫泰斗李輔仁活了105歲,絕對算得上是高壽。
他的養生之道其實非常簡單,就六個字:不念、不思、不想。
《養生要集》里也說:多思則神怠,多念則志散。
養生的盡頭是養心,養心的盡頭是少想。
少點胡思亂想,思慮減少了,心中無所掛礙,身心自然愉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