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周瑤
在慢性病管理的基層實踐中,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始終錨定“精準化、個性化、全程化”目標,深耕細作于慢性病隨訪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面對不同生活場景、不同健康需求的慢性病患者,中心跳出傳統管理的“統一框架”,創新構建起“分類施策、精準服務”的特色模式——不搞“一刀切”的服務流程,不為“走形式”的隨訪走過場,而是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為每一類隨訪人群量身打磨管理方案。
無論是居住在轄區內的居民,還是長期生活在轄區外的患者,亦或是需要規律到中心開具門特藥物的群體,都能在這里找到適配自身的健康管理路徑:行動不便的老人能等來上門面訪的醫護人員,異地居住的患者能得到定期溝通的健康追蹤,規律取藥的慢性病友則能在就診時同步完成隨訪服務。這種因需制宜的管理智慧,讓公共衛生服務不再是冰冷的“任務指標”,而成為觸手可及的“健康護航”,既用科學分類的“精度”筑牢管理根基,更以貼心服務的“溫度”溫暖每一位患者的就醫之路。
一、分層分類,織密健康管理網絡
中心打破傳統"一刀切"管理模式,以人群特征為依據精準劃分三類隨訪對象,構建差異化管理體系:
轄區內人群:實行網格化精細管理。按居住區域劃分網格,由中心網格員分片負責(網格員由中心醫務人員組成)?;颊呖勺灾鞯街行拿嬖L,行動不便者則由中心網格員上門面訪,實現"在家門口享服務,足不出戶見醫生"。
轄區外人群:實施動態追蹤管理。明確每季度一次中心面訪機制,若患者有抵觸情緒的,則由建檔醫生對其進行一對一溝通,確保服務的連續性;對溝通無果者,規范履行檔案注銷流程,保障管理效能。
門特規律開藥人群:依托診療場景嵌入隨訪。團隊助理(護士)在患者就診開藥時同步完成面訪,將健康管理與日常診療無縫銜接,提高服務效率。
二、創新服務,激活健康管理效能
為了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真正"沉下去、暖起來",中心以"連續、綜合、個性化"為目標,拓展服務邊界。
通過上門面訪、電話隨訪、微信互動等多元方式,實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與用藥情況;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患者,提供長期處方服務,減少往返醫院次數;對腦卒中、嚴重精神障礙等特殊人群,強化康復指導與并發癥預防,助力患者提升生活質量。
這套分類管理模式,不僅讓中心服務效率顯著提升,更讓慢性病患者感受到"量身定制"的關懷:健康指導更精準、就醫流程更便捷、醫患溝通更順暢。數據背后,是居民健康素養的穩步提高,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持續夯實,更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理念的生動實踐。
三、初心如磐,守護萬家健康福祉
從政策要求到落地實踐,從統一管理到分類施策,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創新,既是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深入踐行,更是對轄區居民健康需求的積極回應。通過精細化分類、差異化服務,中心將健康管理的觸角延伸至每個家庭、每位患者,讓"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慢病全程管理"成為現實。
未來,中心將持續深化分類管理模式,以更精準的服務、更溫暖的關懷,織牢織密基層健康防護網,為建設健康中國、增進人民福祉貢獻基層衛生力量,讓每一位慢性病患者都能在細致入微的管理中,感受到健康中國的溫度與力度。
編輯:王超群 校審:孫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