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4名“現(xiàn)代奴隸制”(schiavitù moderna)的受害者中,就有一人是未成年人?!毒戎鷥和瘯罚⊿ave the Children)于2025年7月24日發(fā)布的第十五版《隱形小奴隸》(Piccoli schiavi invisibili)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1230萬名兒童和青少年正遭受不同形式的剝削。這一令人震驚的數(shù)字呈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反映出這一全球性現(xiàn)象正以更復雜且更隱蔽的方式演變。
該報告揭示,在2022年,全球被識別的販運人口中,有38%為未成年人,即超過26,000名兒童和青少年,這一數(shù)據(jù)較2019年增長了31%。在這群未成年受害者中,近900萬人遭受強迫婚姻,另有320萬人則身處性剝削(160萬人)、強迫勞動或非法活動(130萬人)、以及由國家強制的勞動(32萬人)等處境。
在意大利,未成年人同樣未能幸免。據(jù)報告數(shù)據(jù),2024年意大利共評估了2,853名潛在人口販運受害者,高于2023年的2,628人;其中4.8%為未成年人(137人)。盡管這一現(xiàn)象大多隱藏于移民流動、社會脆弱性以及新型數(shù)碼空間中,但其嚴重性依舊不可忽視。
根據(jù)意大利人口販運信息收集系統(tǒng)(Sistema Informatizzato per la Raccolta di Informazioni sulla Tratta, 簡稱SIRIT)數(shù)據(jù),在被剝削的意大利未成年人中,60%為17歲(83人),其后依次為16歲(32人)、15歲(15人)、14歲(5人),另有2例年僅11歲的兒童。性別分布上,男童占多數(shù)(78人),女孩為59人,顛覆了長期以來認為人口販運主要受害者為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受害者的國籍方面,突尼斯有31人,孟加拉國、岡比亞和尼日利亞各有14人。2025年前五個月中,在1,174名被評估對象中,未成年人為61人(占比5.2%),其中孟加拉國籍激增至23人,男童占據(jù)明顯多數(shù)(41人)。
從地區(qū)分布看,2024年,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記錄36起、西西里大區(qū)30起、托斯卡納大區(qū)13起;2025年初,西西里大區(qū)繼續(xù)高居首位(21起),其次為利古里亞大區(qū)(10起)和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8起)。信息來源包括地方行政機構、社會組織、入境口岸(hotspot)、登陸點以及由移民和庇護基金(Fondo Asilo Migrazione e Integrazione, 簡稱FAMI)支持的項目,突顯出移民潮與剝削現(xiàn)象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2024年,意大利為817名個案啟動了個別保護程序(presa in carico),其中24人是未成年人。2025年前五個月,共有298起新個案,其中12人為未成年人(7男5女),年齡集中在16至17歲之間。2024年受照料的未成年者主要來自突尼斯(5人)、象牙海岸(4人)、尼日利亞(4人)和孟加拉國(3人);2025年初則以孟加拉國(6人)和象牙海岸(3人)為主。西西里大區(qū)在2024年和2025年均為個案最多的大區(qū),其后為卡拉布里亞大區(qū)和利古里亞大區(qū)。
放眼全球,《救助兒童會》報告指出,適逢7月30日“打擊人口販運國際日”(Giornata internazionale contro la tratta di esseri umani)前夕,現(xiàn)有數(shù)據(jù)顯示女孩在未成年受害者中占比57%,其中60%的案件屬于性剝削;男孩則更多被迫參與強制勞動(45%)。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為未成年受害者比例最高的地區(qū)(67%),其次為撒哈拉以南非洲(61%)和北非國家(60%)。
歐洲亦未能置身事外。2023年,歐洲識別出的未成年販運受害者達1,358人,占總數(shù)12.6%,以法國(29.4%)、德國(17.7%)和羅馬尼亞(16.3%)為主。性剝削仍占主導(70%),其后為強迫勞動(13%)和強迫從事犯罪活動(17%),如乞討、扒竊或販毒等。值得注意的是,81%的歐洲未成年受害者為歐盟公民,88%的剝削行為就發(fā)生在其所屬成員國境內,說明內部貧困、社會排斥和心理困擾為犯罪網(wǎng)絡提供了滋生土壤。
本次報告特別強調一個日益嚴重的趨勢:電子販運(e-trafficking),即系統(tǒng)性利用數(shù)碼科技對未成年人進行招募、誘導、控制與剝削。社交網(wǎng)絡、即時通訊軟件及網(wǎng)絡平臺打破了地理邊界,令犯罪網(wǎng)絡的運作更為迅速高效,也更難以追蹤。
報告指出,在諸多手法中,在線誘騙(grooming online)尤為常見,即成年人以模擬關懷建立虛假情感關系,誘導未成年人參與性行為(線上或線下)。根據(jù)“全球威脅評估2023”(Global Threat Assessment 2023)報告,有時僅需45分鐘,甚至不到20秒,就可建立高風險關系,尤其是在表面看來無害的線上游戲平臺中。
另一常見模式為“情人男孩”(lover boys)現(xiàn)象,即年輕男子與少女在線建立戀愛關系后,對其施以情感控制,繼而通過威脅或散播私密資料進行勒索,逼迫其從事性剝削,有時更將其牽連進對其他同齡女孩的招募鏈條中。這類形式雖然并非全新,但在數(shù)碼技術的助推下變得更加隱蔽高效,也令未成年受害者的年齡持續(xù)降低,而監(jiān)護人識別風險跡象的能力則持續(xù)減弱。
來源:意歐視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