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近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重慶市作家協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重慶生態文化建設描繪了清晰的“實施路線”。
生態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分,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此次《方案》的出臺,旨在全面落實國家四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推進生態文化的研究傳承、傳播推廣和轉化。
《方案》明確,到2027年,重慶將形成2個標志性生態文化理論研究成果,打造10個精品生態文化陣地,產出3個高質量生態文藝作品,推出2條生態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到2030年,形成一批標志性生態文化理論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多樣化生態文化陣地,產出一批高質量生態文藝作品,推出一批生態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線路,生態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到2035年,生態文化建設、管理和傳播體制機制持續完善,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逐步健全,生態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持更加有力,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文明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為實現上述目標,《方案》聚焦理論研究、陣地打造、文藝創作、文旅融合四大維度提出了16項具體舉措。
在理論研究方面,重慶將筑牢生態理論根基,通過發布生態文化藍皮書、建好生態文明傳播研究中心等方式,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入心入腦。具體而言,支持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生態文化課題研究,每年發布重慶生態文化建設藍皮書;健全生態文明傳播研究中心工作機制,定期發布生態文明傳播指數、生態文化推廣與傳播等研究成果。
生態文化陣地打造是此次方案的重點之一。重慶將建設博物館生態文化新陣地、生態文化實踐新場所等多種類型的陣地,拓展生態文化體驗空間。未來,市民有望在生態文化主題公園、世界遺產中的生態文化陣地、“青山書角”生態文化空間等地,近距離感受生態文化的魅力。
在創作高質量生態文藝作品方面,重慶將征集評選一批生態文藝作品,開展最美生態環保人評選,生動展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同時,將深化“二十四節氣”等生態文化品牌活動,建設非遺工坊,推動新興文藝類型服務生態文明領域。
在推出生態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線路方面,重慶將依托長江、嘉陵江等生態旅游碧道和山城步道,培育打造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此外,還將鼓勵各地培育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美麗鄉村生態文化體驗線路,評選美麗河湖生態文化旅游精品線路,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領略生態文化的內涵。
《方案》還強調,要在人才培養、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支持生態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強保障,開展生態文化建設試點和成效評估,征集生態文化建設典型案例,形成生態文化建設樣板,引領和帶動各地生態文化發展。
來源 |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
編輯 | 廉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