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一個本該充滿蟬鳴與歡笑的夏日午后,在哈爾濱雙城區韓店鎮永和村附近的拉林河畔,驟然被撕裂。冰冷的水花吞噬了無憂無慮的笑語——6名結伴戲水的少年遭遇溺水險境。雖經奮力救援,3人僥幸生還上岸,但拉林河的濁浪,終究無情地帶走了兩條年輕的生命。直至23日深夜,搜救燈光仍在河面執著地掃過,另一名少年的蹤跡依然成謎,沉重的焦灼籠罩著河岸。
“那河段,深淺難測??!”親歷者孫先生的聲音里透著后怕與沉痛。他反復提及的,正是拉林河暗藏的殺機——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深淺不一的河床如同隱秘的陷阱。更令人扼腕的是,悲劇并非首次在此上演。年復一年,暑期的熱浪仿佛總在召喚著懵懂的少年走向水邊,而拉林河某些河段,卻成了吞噬生命的黑洞,留下無法愈合的傷痕。危險水域旁,那本該醒目豎立的警示標牌,如今又在何處?
“3:3”的冰冷數字背后,是三個家庭的轟然崩塌。獲救者終生的心理陰影、失蹤者親屬望穿秋水的煎熬、逝者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嚎——這一切,豈是簡單的“意外”二字可以承載?我們不得不叩問:當“禁止野泳”的呼吁年復一年化為老生常談,究竟是提醒不夠響亮,還是守護的堤壩筑得不夠牢固?學校的安全教育是否真正入腦入心?家長對孩子行蹤的“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內容、知歸時)是否落實?社會對危險水域的巡查與管控是否嚴密到位?
暑期是孩子的天堂,卻也是溺水悲劇的高發期。守護這份快樂,需要全社會編織一張無懈可擊的防護網:
- 家長監護是生命線:務必落實“四知道”,反復告誡孩子牢記“六不準”(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 學校社區筑牢堤壩:安全教育需警鐘長鳴,形式要讓孩子真正“走心”。社區對轄區內的危險水域,尤其像拉林河這類事故頻發點,必須設立清晰警示、加強巡查勸阻
- 技能與設施是最后屏障: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在正規場所學習游泳這門重要的生存技能。公共場所配備救生圈、繩索等應急設施,關鍵時刻能救命。
拉林河的水波依舊流淌,卻帶不走這個夏日刻骨的痛。每一次少年溺亡的新聞,都是一記刺穿麻木心靈的警鐘。安全防范的鏈條,容不得任何一環的疏忽與斷裂。愿逝去的生命得以安息,愿失蹤的少年仍有奇跡。更愿這慘痛的代價能真正喚醒各方責任,讓“野泳”的冒險止步于嚴密的守護,讓每一個孩子的夏天,只有陽光與水花的歡騰,再無被河水吞噬的恐懼。
生命脆弱如蟬翼,水火無情似虎狼。
莫待悲劇重演日,
守護之責刻心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