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確具遠見卓識,俄烏沖突三年后,最大輸家已經現身,默克爾在數年前的預測即將得到驗證。
最大輸家不是在俄烏沖突打響第一槍的俄羅斯,更不是俄烏沖突的最大推動者美國。最大輸家是誰?
一、默克爾的預言成真
英國之撒切爾和德國之默克爾均被譽為歐洲的鐵娘子,默克爾執政16年,成績斐然,對局勢的預測頗有見地。
雖然俄烏沖突發生于其退休之后,但俄烏沖突的萌芽早已經深植地下,北約東擴數載,烏克蘭雖未入盟北約,但入約恒心已經寫入憲法。
2022年,勢已危急,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倉促應戰,歐美高度緊張,西方武器從波蘭源源不斷地進入烏克蘭。
俄羅斯在基輔的行動受阻,戰局收縮,俄烏在烏東開始激戰。在無人機、火箭炮、肩扛式導彈的打擊下,俄軍寸步難行,烏軍亦是如此。
坦克、裝甲車、火炮、陸基導彈組成的攔阻網讓烏軍奪回烏東土地的愿望成了奢望。歐洲擔心俄軍大獲全勝,俄軍擔心北約東擴之意不止。
俄烏沖突演變為持久戰,有人說烏克蘭是最大輸家,因為重建資金越積越多,民用建筑全成瓦礫,天天抓夫也填補不上前線兵力的空缺。
也有人說美國是最大輸家,美國的油價飛漲,武器庫存日漸減少,新冠疫情后遺癥、對華關稅戰給美國造成的重傷還沒有痊愈,烏克蘭卻還不上美國提供的3000多億美元的軍援。
還有人說最大的輸家是俄羅斯。三年多以來,俄羅斯哇,失去了大量的軍人和財富以及武器裝備,被歐美國家連續進行了10多次制裁,能源貿易的收入顯著減少。
很多國際會議都參加不了,默克爾卻不是這么認為。默克爾曾經表示,要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盡早設計好替代方案。
當時德國嚴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修了兩條天然氣管道。一是北溪1號,二是北溪2號,現在因為俄烏沖突,兩條天然氣管道都停止運行了,德國的天然氣供應相當的緊張。
歐洲的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如果當時德國聽了默克爾的警告,增加天然氣的新來源,或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種被動的局面。
現在因為天然氣的供應緊張,德國的生活和生產成本都上升了,以至于商品的價格也在上漲,正在這個時候遭遇了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歐洲成了最大的輸家,德國尤甚。
當然當初一些人聽不進默克爾的警告也是有原因的,畢竟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低廉、質量優良,另外是產能非常充足。
再說了,德國與俄羅斯相距并不遙遠,因此在運輸天然氣的時候因距離短而能夠減少運輸成本。
資本都是追逐利潤的,成本越低,在市場上以較低的商品價格進行銷售也能夠獲得巨額的利潤。
德國是制造業巨頭,因為不支持煤炭能源和不支持核能產業,所以嚴重依賴天然氣,再者,直接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的成本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優先選擇俄羅斯的天然氣。
二、后悔還來得及
現在德國也可以不選擇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并和俄羅斯配合以修復天然氣管道和重新開通天然氣管道,這樣就能夠解決天然氣的供應問題,但是德國政府又不愿意這么做。
最終苦的就是德國民眾和德國企業了。德國民眾和德國企業上氣不接下氣,但是美國卻高興得歡天喜地。
德國離不開天然氣,當前能夠向德國大量供應天然氣的經濟體,除了中東國家和美國,就是俄羅斯了。
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已經關閉了,中東的客戶非常廣泛,不能夠專供德國。另外從中東向德國運送天然氣,如果重新修建管道,顯然成本太高,時間不允許。
如果通過經過海運,那么其成本和從美國向歐洲運輸天然氣的成本也差不了多少。德國等國家又想依賴美國向烏克蘭繼續提供支持,那么只能屈從于美國。
也就是花高價從美國購買液化天然氣以獲得美國支持歐洲國家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各種軍事支持。
當歐洲國家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的時候,歐洲的武器庫越來越空,和俄羅斯的矛盾越來越深。
擔心俄羅斯的報復,所以當特朗普提出歐洲國家要增加軍費的時候,歐洲國家為了求得美國繼續保護,就不得不接受這一建議,結果導致民生經濟受到更大的影響。
越是這樣,越是對美國有產生依賴性,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地雪上加霜,又要求歐盟接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歐盟不滿,但是又不敢激烈反抗。
美國賺的最多,歐洲輸得最慘,俄羅斯有損失,但是比歐洲強多了,例如向中國和印度大量銷售液化天然氣、煤炭和石油,已經填補了戰爭造成的資金空缺。
歐洲的日子舉步維艱,但是尚有挽救的余地。現在俄烏兩國正在進行談判,第三次談判已經完成了,雖然談判的結果并不滿意,但是雙方都同意要舉行第4次談判。
歐盟這個時候應該配合美國幫助俄烏兩方進行調解,而不是繼續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等武器,以助長烏克蘭的信心。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要調解俄烏沖突,歐洲非常不滿意,想撇開美國后單獨支持烏克蘭。這樣的決定是錯誤的。
俄烏沖突如果繼續打下去,全球的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會繼續受影響。俄羅斯、烏克蘭、歐盟都會被拖垮,烏克蘭有土地可以可以東山再起,俄羅斯有能源,亦是如此,歐盟有什么?
歐盟由20多個小國家組成,每個國家都沒有大量的獨特資源,因此優勢并不明顯,一旦跌落,再想崛起,難上加難。
結語
歐洲國家反對俄烏沖突結束,不知道歐洲國家到底擔憂什么。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緣起于北約東擴,現在北約的領導者美國已經無意于利用烏克蘭對付俄羅斯,歐洲繼續殫盡竭慮毫無意義。
參考資料:
俄烏第三輪談判未有突破 “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5-07-24 16:40央視新聞
俄烏第三輪談判落幕之際,中國學者共論俄烏沖突對國際秩序影響
2025-07-24 15:51澎湃新聞
現場畫面曝光:俄烏沖突以來首次,烏首都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
2025-07-23 20:49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