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了緩解國內外壓力,準備又在巴基斯坦邊境演習了:這次規模不小,印度空軍把家里像樣的飛機和防空導彈都拉出來演習,企圖撈回政治資本;
如此規模的演習未免讓巴基斯坦心理打鼓,為了預防萬一,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訪問中國,他受到中國外交部長熱烈歡迎:至于兩國領導人探討的內容,應該包含如何緊急應對印度突然發動戰爭的方案;
此前,巴基斯坦加油機改裝的伊爾76前往中國,估計是補充損耗物資和彈藥,可是,他只是派遣了一架,而且沒有后續—可能沒錢采購更多彈藥,也可能覺得印度短期之內不會再冒險;結果,印度又來了,巴基斯坦只好緊急求援中國;
接著,中國央視軍事頻道播出運-20在雪域高原上空訓練的新聞,而且一下子出現6架運-20!事實上,這很有可能是中國演練應急援助巴基斯坦;
因為,6架運-20運輸機可以高效完成一個紅旗-16B防空導彈營的整建制投送任務,且能保障其快速形成戰斗力!
根據我軍防空旅編制及公開演習信息,一個滿編紅旗-16B營通常包括:
導彈發射車6輛,單輛32噸,每輛占1架運-20貨艙
雷達指揮車(S波段)1輛,28噸,需拆解為2模塊分裝運輸
火控雷達車(X波段)1輛,單輛22噸,整裝運輸
電源車/通信中繼車3輛,單輛15噸,可2輛同裝1架運-20
彈藥補給車 2輛,單輛18噸,可與其他輕裝備混裝
人員與彈藥約120人,導彈×96發,人員與彈藥分裝于各機貨艙,主裝備約300噸(不含備用彈及散裝物資);
運-20如何運送它們呢?首先制訂運輸方案:
第1-2架次,運載3輛導彈發射車(32噸×3),重量利用率96噸(96%)
第3架次,雷達指揮車(分拆為2模塊) + 20名操作員, 28噸+6噸
第4架次,火控雷達車 + 電源車×1 + 30名操作員,22噸+15噸+9噸
第5架次,電源車×2 + 彈藥補給車×1 + 40名操作員,30噸+18噸+12噸
第6架次,彈藥補給車×1 + 96發導彈 + 30名操作員,18噸+36噸+9噸
全營主裝備+96發導彈+120人一次投送完成;雷達車拆解后可在2小時內重組:如果減輕運送導彈的數量,可以運送(2023年高原演習驗證數據)
如果情況緊急,運20采用極限減重投送(應急部署),壓縮為4架運-20:
4輛發射車(第1-2架)
雷達指揮車+火控車(第3架,拆解裝載)
電源車+彈藥車+導彈(第4架)
人員減半(60人),導彈減至48發
這個方案主要用于應急前沿部署(如機場防空),2小時內形成基礎攔截能力;
這個方案并非坐在辦公室用電腦計算出來的:2024年"雪域天盾"演習(海拔4500米)驗證過可行。當時,出動了6架運-20(從喀什起飛)裝載紅旗-16B全營裝備(含72發導彈)前往目的地,額外攜帶高原快速展開套件(抗干擾數據鏈/液壓助升支架)
- T+0:機群抵達
-T+1小時:雷達系統完成組裝校準
-T+1.5小時:發射車進入戰位
-T+2小時:成功攔截模擬巡航導彈靶標
演習證明:6架運-20不僅滿足運輸需求,還可支撐"落地即戰力";
運-20貨艙寬4米(紅旗-16發射車寬3.2米),無需拆解即可裝入,節省重組時間;紅旗-16B最重單件(發射車32噸)低于運-20高原限載(53噸),留有21噸余量裝載彈藥/人員;雷達車采用"機柜+天線"分體式設計(我軍第三代防空系統標準),拆解運輸不影響性能;
所以出動6架運-20為巴基斯坦緊急運送一個營LY80補充戰損的方案不僅可行,且是戰役級防空投送最優解—6架運-20可一次性投送紅旗-16B防空營全部6輛發射車 ,雙波段雷達系統(分拆運輸),5輛支援車輛 ,96發導彈+120名操作員,并在2小時內形成對70km內戰機/巡航導彈的攔截能力。
此模式已通過我軍在高原演習驗證,成為我軍"快速防空布網"的核心手段,效能遠超俄軍伊爾-76投送S-400營所需9架次的水平;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