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軍火圈最大的瓜,莫過于印尼和韓國的“戰機情仇”了。
很多人把鍋甩給韓國,說他們不靠譜,技術拉胯,把印尼給坑了。也有人說印尼自己經濟不行,付不起錢,是個“老賴”。這些都對,但都沒說到根子上。要我說,這事兒的背后,有一個我們誰都繞不開的角色——中國。別誤會,中國的飛速發展,像一只無形的手,徹底改變了東南亞的游戲規則,讓印尼這筆原本看似劃算的投資,變得雞肋無比,最終淪為了一堆“昂貴的廢鐵”。
咱們先把時間倒回十多年前。那時候的印尼,心里那叫一個憋屈。大家看看地圖,印尼號稱“萬島之國”,地緣位置極其重要,是妥妥的區域性大國。可一抬頭,北邊的鄰居新加坡,地方不大,空軍卻裝備了美國最先進的F-35隱形戰機;南邊的澳大利亞,也早早加入了F-35的“豪華俱樂部”。
印尼空軍的主力還是老舊的F-16和蘇-27,別說對抗F-35了,連看都看不見人家。
所以,印尼急需一款能撐場面的新飛機。既要先進,又想省錢,最好還能學到點技術,自己以后也能造飛機。這想法,可以說是相當豐滿了。
這時候,韓國人帶著他們的“KF-X”項目(后來命名為KF-21“獵鷹”)找上門來了。韓國人的心思也活絡。作為“中等強國”,韓國一直想擺脫對美國的技術依賴,建立自己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造飛機,特別是造先進戰斗機,就是這個夢想的“珠穆朗瑪峰”。
韓國的計劃是,拉上一個小伙伴分攤成本和風險。印尼有錢(有需求,韓國有技術,雙方一拍即合。根據2016年敲定的協議,項目總研發費用大概8萬億韓元,印尼出20%,也就是1.6萬億韓元(當時約合90多億人民幣)。作為回報,印尼能拿到一架原型機、全套技術資料,還可以在本國組裝生產大約50架,順便培養自己的航空人才。
這筆買賣,在當時看,簡直是天作之合。印尼以為找到了一個跳板,可以一步邁入“準五代機俱樂部”;韓國則找到了一個金主和第一個海外客戶,為自己的“強國夢”添磚加瓦。
然而,合作開始沒多久,問題就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了。
首先是錢的問題。從2019年開始,印尼就斷斷續續地拖欠付款。到了2023年,累計欠款已經高達近萬億韓元。韓國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總統、防長輪番去雅加達催款,就差在佐科總統府門口靜坐了。
印尼給出的理由是:疫情影響,地主家也沒余糧了。這確實是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全部。真正讓印尼心生退意的是,他們發現自己可能被“套路”了。
說好的“四代半”戰機,聽著很唬人,但關鍵技術呢?美國人把核心技術攥得死死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IRST)、電子戰套件……這些五代機的“千里眼”和“金鐘罩”,美國明確表示:不給。最多賣給韓國成品,但絕對不允許韓國再轉手給印尼。
這就尷尬了。沒有這些核心技術,KF-21充其量就是個“隱身版”的F-16,一個“樣子貨”。韓國人當初畫的大餅,根本兌現不了。
更要命的是,項目進度一拖再拖。原計劃2020年左右就能看到成果,結果一直到2022年才首飛,形成戰斗力更是遙遙無期。等到2030年KF-21真正服役的時候,周邊國家的F-35早就玩得溜熟了。
就在韓印兩國為這點破事扯皮的時候,一個誰也沒想到的“變量”出現了,那就是中國。
咱們平心而論,中國的發展,特別是軍事科技的井噴式進步,徹底改變了印尼的戰略環境和心態。
第一,軍事上的“參照系”變了。
十年前,印尼的假想敵是周邊的“小霸”,KF-21這種“準五代機”足夠用了。但現在,放眼南海,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常態化巡航,空軍的殲-20隱形戰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武器。
殲-20是什么概念?那是跟美國F-22、F-35掰手腕的真正五代機。面對這種級別的對手,韓國那款被美國“閹割”過的KF-21,還有多少勝算?印尼的將軍們不是傻子,他們心里有桿秤。花大價錢買一個“出道即落后”的裝備,這不叫國防建設,這叫行為藝術。
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無形中把地區軍備競賽的門檻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KF-21這趟車,對印尼來說,已經趕不上時代了。
第二,經濟上的“吸引力”變了。
這些年,中國是印尼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雅萬高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條連接雅加達和萬隆的高鐵,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讓印尼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國速度”和“中國標準”。
一邊是韓國人拖拖拉拉、核心技術還要看美國臉色的戰機項目;另一邊是中國人真金白銀投資、效率奇高的高鐵項目。這種對比,太強烈了。
印尼政府深知,國家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和中國的深度合作。在這種背景下,再去摻和韓國這個由美國“監護”的軍事項目,顯得既不經濟,也不明智。萬一因此得罪了最大的經濟伙伴,那真是撿了芝麻丟了。
第三,外交上的“選擇”變了。
過去,東南亞國家搞平衡,主要是在中美之間。但現在,中國提供的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經濟上深度捆綁,政治上互不干涉。這對一直奉行“不結盟”政策的印尼來說,吸引力是巨大的。
而KF-21項目呢?它從根子上就帶著濃濃的“美國基因”。參與這個項目,就等于在軍事上向美國-韓國這個小圈子靠攏。這與印尼長期以來獨立自主、左右逢源的外交傳統是相悖的。
所以你看,并不是中國做了什么,是中國的存在本身,讓印尼的選擇邏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KF-21這筆買賣,從最初的“戰略投資”,慢慢變成了一筆“不良資產”。
到了今天,印尼開始了“買買買”模式。前兩年已經敲定了法國的“陣風”戰斗機,最近又在和美國談購買F-15EX的事。這些都是成熟的、經過實戰檢驗的貨架產品,雖然也貴,但至少買得明白,用得放心。
對印尼來說,這是及時止損。雖那個“航空強國夢”可能要暫時擱淺,但至少保住了空軍的戰斗力。
而韓國,則是最慘的那個沒了印尼這個首個海外用戶,后續的出口前景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這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他們那個“全球防務樞紐”的夢想,被現實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參考文獻
- 《韓國先驅報》關于KF-X項目資金問題的系列報道。
- 韓聯社關于韓印兩國經貿合作及尿素供應的報道。
- 《中國國防報》關于KF-X項目合作困境的分析。
- 路透社、Defense News等國際媒體關于印尼采購法國“陣風”戰斗機的報道。
- 公開資料中關于“雅萬高鐵”項目及中印尼經貿關系的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