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俊華
中國專家在薩摩亞田間向當地示范戶傳授種植經驗。 彭炎森攝
薩摩亞地處南半球熱帶,有適宜熱帶作物生長的天然便利,但由于農業生產技術條件落后、農資和勞動力缺乏等原因,當地農產品種類和數量均供應不足。一年多以前,我作為中國援薩摩亞第六期農業專家組組長來到這個美麗的南太平洋島國,和專家組成員克服有限的技術條件,竭力幫助薩摩亞農戶提質增產、改善生活,見證了兩國農業合作的累累碩果。
西瓜,曾是薩摩亞的稀罕物。當地人曾說,“這里種不出西瓜”,一個5公斤的西瓜一度要賣500元人民幣。中國專家在對當地調查研究后,引進了多個西瓜品種一一試種,研究因地制宜的大棚生產技術,成功摸索出適合熱帶島國的大棚西瓜種植成套技術,種植出的最大單果重達9.86公斤,大受當地農戶歡迎。
瑞奇是當地西瓜種植示范戶的代表。他的農場以前主要種植包菜、辣椒、茄子等常規露地蔬菜,2020年成為示范戶以后,中國專家幫助他建設了連體蔬菜大棚,并指導他試種西瓜。西瓜種植要注意的細節多、難度相對較高,既要控好蔓、授好粉,也要施好肥、防好病。瑞奇專注好學,邊種植、邊記錄,在不斷試錯中掌握了西瓜優質高產的秘訣,使農場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比種植常規蔬菜增長了近5倍。如今,他已將自家農場的西瓜種植面積擴大到近10畝,還添置了小型農機具,買了新的越野載貨車,生活大變樣。每次見到中國專家,他都高興又熱情,不住念叨:“想念你們,什么時候再來我農場做客啊!”
本著“授人以漁”的原則,我們深入田間地頭,將實地指導和理論教學相結合,毫無保留地把經濟上可承擔、易操作、可復制的實用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民。在解決農戶生產中的困難問題之余,我們還注重培養當地農業產業帶頭人。蔬菜種植示范戶朵拉在當地被稱為“蔬菜女王”。2018年,她偶然得知中國援薩農業技術項目能幫助當地農戶建設大棚、提供技術支持,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主動找中方專家尋求幫助。專家組考察了朵拉的農場,發現她有發展商品蔬菜生產的強烈意愿,就將她列為項目重點扶持對象。朵拉不負眾望,用心學習、鉆研中國技術,她的農場很快具備了優質蔬菜規模化生產能力,進而帶動周邊農戶加入示范增收的行列,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商品蔬菜產業村。朵拉兩次受邀到中國參加交流培訓,“在中國的見聞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是中國技術和中國專家的幫助成就了現在的我。”朵拉常常這樣說。
如今,在一批批援薩中國專家的努力下,中國援薩農業技術項目示范農場已成為中國援太平洋島國規模最大、專業最多、功能最齊的綜合性示范農場之一。項目累計建設各專業示范戶160余戶,受益農民超過1萬人,有力促進了薩摩亞農業技術運用水平和自主發展能力的提高,成為中薩合作中一張閃亮的名片。
今年是我參加中國農業援外工作的第七年。從尼日利亞高溫炙烤的田野,到埃塞俄比亞疫情肆虐的陰霾,再到悶熱潮濕的薩摩亞鄉間,我和同事們堅守崗位、播種希望,親歷并見證著中國農業對外援助取得的豐碩成果和鋪就的友誼之路。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農業援外工作雖然艱苦,但所到之處,當地人民飽含感激和熱情的笑臉,就是對我們付出的最好回報。用心澆灌,收獲的是最甜美的果實。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5日 16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