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分明的山西忻府區,一場關于農業種植的“跨界實驗”傳來捷報——九原街街道光子農業合作社的大棚內,原本只適宜生長在海南、兩廣等熱帶地區的香蕉樹,不僅成功適應了北方氣候,更已掛滿飽滿果實。這一突破性進展,標志著南方香蕉在忻府區的設施種植試驗取得關鍵性成功,為北方地區熱帶水果種植探索出了新路徑。
“香蕉是熱帶作物,忻府區的氣候能種活嗎?”三年前,當光子農業合作社負責人侯學光提出試種香蕉的想法時,不少人提出這樣的質疑。而如今,他用實實在在的成果回應了所有疑問:從最初試種的十幾株,到如今規模擴大至大幾十株,中蕉9號品種在北方土壤中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其長勢、產量、口感均達到預期標準,甚至因北方獨特的生長環境,口感比海南香蕉更顯軟糯香甜。
這一切的背后,是設施農業科技的精準支撐。“北方晝夜溫差大、土壤肥力足,這是天然優勢,而設施農業技術則解決了氣候適配的核心問題。”侯學光指著大棚內的溫控系統介紹道。合作社采用雙拱雙膜結構搭配內外兩層棉被,冬季通過加裝升溫設施,確保棚內溫度恒定在10℃以上;夏季則借助通風系統調節,輕松應對30℃以上的高溫。“溫度是香蕉生長的關鍵,只要低溫不跌破10℃,就能正常生長。目前來看,大棚內香蕉畝產可穩定在3000—4000斤。”
不同于傳統的單一種植模式,光子農業合作社更將科技賦能的種植成果與農旅融合相結合,拓展農業的多元價值。“我們推出了親子采摘項目,讓市民近距離體驗農耕生活,了解南方水果在北方的生長奧秘。”侯學光介紹,游客還可以提前認領香蕉樹,親身參與施肥、澆水等種植環節,或委托合作社代管,待果實成熟后親自采摘,感受從培育到收獲的完整過程。這種模式不僅豐富了市民的休閑體驗,更讓農業科技成果以更生動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
當熱帶香蕉在忻府區的大棚里結出累累碩果,這不僅是一次種植技術的突破,更折射出農業現代化的創新活力。“南果北種”的成功實踐,打破了傳統農業的地域限制,為北方農業發展開辟了新場景、新路徑。在這片充滿創造力的土地上,光子農業合作社的香蕉故事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隨著設施農業技術的不斷升級,或許會有更多南方水果在三晉大地扎根結果,書寫農業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