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科—夜蛾亞科(上):地夜蛾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鱗翅目
有喙亞目
異脈下目〈韁翅下目〉
夜蛾總科
夜蛾科
夜蛾亞科
夜蛾亞科(學名:Noctuinae),夜蛾科的一個亞科。
1.切夜蛾屬
切夜蛾屬(學名:Euxoa),是鱗翅目夜蛾科之下的一個屬。
華切夜蛾(學名:Euxoa decorans)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切夜蛾屬的動物。
2.地夜蛾屬〈地老虎屬〉
地夜蛾屬(學名:Agrotis)又名地老虎屬,是鱗翅目夜蛾科之下的一個屬。當中有不少物種均已滅絕。其他物種主要都是農業上的害蟲,其幼蟲日間會藏在泥土里,晚間會出來咬壞花園里的植物或其他農作物,特別是這些植物的幼苗。由于本物種幼蟲的高蛋白含量,被部分澳洲原住民認為是一種美食。
小地老虎(學名:Agrotis ipsilon),俗稱地蠶、切根蟲,是夜蛾科夜蛾亞科地老虎屬的一個物種,是蔬菜在幼苗期的主要一種害蟲。
(1)形態特征
前翅暗褐色,腎狀斑外有1尖長楔形斑,亞緣線上也有2個尖端向里的楔形斑;后翅灰白色,翅脈及邊緣黑褐色,緣毛灰白色;觸角(雄)分支僅達1/2處,其余為絲狀。幼蟲灰褐色,各節背板上有2對毛片,前面1對小于后面1對;氣門菱形;臀板黃褐色,有深色縱線2條。雌蛾壽命為20—25天,雄蛾為10—15天。
成蟲:體長21~23毫米,翅展48~50毫米。頭部與胸部褐色至黑灰色,雄蛾觸角雙櫛形,櫛齒短,端1/5線形,下唇須斜向上伸,第一、二節外側大部黑色雜少許灰白色,額光滑無突起,上緣有一黑條,頭頂有黑斑,頸板基部色暗,基部與中部各有一黑色橫線,下胸淡灰褐色,足外測黑褐色,脛節及各跗節端部有灰白斑。腹部灰褐色,前翅棕褐色,前緣區色較黑,翅脈紋黑色,基線雙線黑色,波浪形,線間色淺褐,自前緣達1脈,內線雙線黑色,波浪形,在1脈后外突,劍紋小,暗褐色,黑邊,環紋小,扁圓形,或外端呈尖齒形,暗灰色,黑邊,腎紋暗灰色,黑邊,中有一黑曲紋,中部外方有一楔形黑紋伸達外線,中線黑褐色,波浪形,外線雙線黑色,鋸齒形,齒尖在各翅脈上斷為黑點,亞端線灰白,鋸齒形,在2~4脈間呈深波浪形,內側在4~6脈間有二楔形黑紋,內伸至外線,外側有二黑點,外區前緣脈上有三個黃自點,端線為一列黑點,緣毛褐黃色,有一列暗點。后翅半透明白色,翅脈褐色,前緣、頂角及端線褐色。
幼蟲:頭部暗褐色,側面有黑褐斑紋,體黑褐色稍帶黃色,密布黑色小圓突,腹部末端肛上板有一對明顯黑紋,背線、亞背線及氣門線均黑褐色,不很明顯,氣門長卵形,黑色。
卵:扁圓形,花冠分三層,第一層菊花瓣形,第二層玫瑰花瓣形,第三層放射狀菱形。
蛹:黃褐至暗褐色,腹末稍延長,有一對較短的黑褐色粗刺。
(2)生物學特性 ①世代
西北地區二到三代,長江以北一般年二到三代,長江以南黃河以北年三代,黃河以南至長江沿岸年四代,長江以南年四到五代,南亞熱帶地區年六至七代。無論年發生代數多少,在生產上造成嚴重危害的均為第一代幼蟲。南方越冬代成蟲二月份出現,全國大部分地區羽化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寧夏、內蒙古為4月下旬。成蟲的產卵量和卵期在各地有所不同,卵期隨分布地區及世代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溫度高低不同所致。
②習性
成蟲小地老虎白天潛伏于土縫中、雜草間、屋檐下或其它隱蔽處,夜出活動、取食、交尾、產卵,以晚上7—10時最盛,在春季傍晚氣溫達8℃時,即開始活動,溫度越高,活動的數量與范圍亦愈大,大風夜晚不活動,成蟲具有強烈的趨化性,喜吸食糖蜜等帶有酸甜味的汁液,作為補充營養,故可用糖、醋、酒混合液誘殺。第1代成蟲并有群集于女貞及扁柏上棲息或取食樹上蚜露的習性,易于捕捉,對普通燈趨光性不強,但對黑光燈趨性強。成蟲羽化后經三、四天交尾,在交尾后第二天產卵,卵產在土塊上及地面縫隙內的占60%~70%,土面的枯草莖或須根草、桿上占20%,雜草和作物幼苗葉片反面占5%~10%,在綠肥田,多集中產在鮮草層的下部土面或植物殘體上,一般以土壤肥沃而濕潤的田里為多,卵散產或數粒產生一起,每一雌蛾,通常能產卵1000粒左右,多的在2000粒以上,少的僅數十粒,分數次產完。產卵量的多少,據實驗證明,在蜜源植物豐富和營養條件良好的情況下,每雌可產卵1000~4000粒,羽化后不給補充營養,只產卵幾十粒或不產卵,成蟲產卵前期4~6d,在成蟲高峰出現后4~6d,田間相應地出現2~3次產卵高峰,產卵歷期為2~10d,以5~6d為最普遍,雄雌成蟲的性比為50.42:49.58。成蟲壽命,雌蛾20~25d,雄蛾10~15d。
卵:小地老虎卵的歷期隨氣溫而異,平均溫度在19~29℃的情況下,卵歷期為3~5d。據測定,卵的發育起點溫度為8.51±0.49℃,有效積溫為69.59 ± 6.04日度。
幼蟲:幼蟲共6齡,但少數為7~8齡,幼蟲食性很雜,主要為害各類作物的幼苗期,比如棉花、麥類、玉米、高粱、粟、豆類、十字花科蔬菜、瓜類、煙草、茄、番茄、馬鈴薯、甘薯、茶、甜菜、洋蔥等等。1~3齡幼蟲日夜均在地面植株上活動取食,取食葉片(特別是心葉)成孔洞或缺刻,這是檢查幼齡幼蟲和藥劑防治的標志。到4齡以后,白天躲在表土內,夜間出來取食,尤其在晚上9時及清晨5時活動最盛,在陰暗多云的白天,也可出土為害。取食時就在齊土面部位,把幼苗咬斷倒伏在地,或將切斷的幼苗連莖帶葉拖至土穴中,以備食用,這時幼蟲多躲在被害苗附近的淺土中,只要撥開淺土,就可以抓到幼蟲。4~6齡幼蟲占幼蟲期總食量的97%以上,每頭幼蟲一夜可咬斷幼苗3~5株,造成大量缺苗斷垅。
蛹:小地老虎幼蟲老熟后,大都遷移到田埂、田邊、雜草根旁較高燥的土內深6~10cm處筑土室開始化蛹,為害顯著減輕。前蛹期2~3d。第1代蛹期平均18~19d。
③越冬
小地老虎在中國南方各省區的大部分地區,一般以幼蟲和蛹在土中越冬,在冬暖(1月份平均溫度高于8℃)的地區,冬季能繼續生長、繁殖與為害,比如在廣東福建等地可為害小麥、煙草、馬鈴薯、綠肥和蔬菜及菜豆等。目前已經確認,小地老虎的越冬北界為北緯33°左右,并確認小地老虎具有長距離遷飛的特性。
(3)寄主植物
棉花、玉米、小麥、高粱、煙草、馬鈴薯、麻、豆類、蔬菜及多種低矮草本植物,也危害椴、水曲柳、胡桃楸及紅松等幼苗。
(4)危害
該蟲能危害百余種植物,是對農、林木幼苗危害很大的地下害蟲,在東北主要危害落葉松、紅松、水曲柳、核桃楸等苗木,在南方危害馬尾松、杉木、桑、茶等苗木,在西北危害油松、沙棗、果樹等苗木。
幼蟲共分6齡,其不同階段危害習性表現為:1~2齡幼蟲晝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頂心嫩葉處,晝夜取食,這時食量很小,為害也不十分顯著;3齡后分散,幼蟲行動敏捷、有假死習性、對光線極為敏感、受到驚擾即卷縮成團,白天潛伏于表土的干濕層之間,夜晚出土從地面將幼苗植株咬斷拖入土穴、或咬食未出土的種子,幼苗主莖硬化后改食嫩葉和葉片及生長點,食物不足或尋找越冬場所時,有遷移現象。5、6齡幼蟲食量大增,每條幼蟲一夜能咬斷菜苗4-5株,多的達10株以上。幼蟲3齡后對藥劑的抵抗力顯著增加。因此,藥劑防治一定要掌握在3齡以前。3月底到4月中旬是第1代幼蟲為害的嚴重時期。
(5)天敵
已知天敵有甘藍夜蛾擬瘦姬蜂、夜蛾瘦姬蜂、螟蛉絨繭蜂、雙斑撒寄蠅、灰等腿寄蠅、傘裙追寄蠅、黑頭猛寄蠅、粘蟲側須寄蠅。
(6)發生消長為害
小地老虎成蟲的趨光、趨化性很強。據忻府區南胡、原平市陽武一村和代縣趙村等病蟲測報站系統觀察,測報燈下、誘蛾器內的越冬代成蟲始見期,最早的出現在 3 月 29日(忻府區南胡測報站 1982 年),多數年份在 4 月上旬。成蟲高峰期最早的出現在 4 月 8 日(忻府區永豐莊測報站2013 年),最晚的出現在 5 月 2 日(定襄縣西營測報站2016 年),多數年份出現在 4 月中下旬。第 1 代幼蟲為害的田間始見期最早的出現在 4 月下旬初(定襄縣智村地膜覆蓋糯玉米田 2016 年),最晚的年份出現在 6 月 20 日(忻府區南胡村 1988 年),多數年份出現在 5 月上中旬。幼蟲為害盛期最早的年份出現在 5 月上旬末,多數年份出現在5 月中旬。最近 30 多年來,小地老虎在忻定盆地發生為害的上升之勢明顯。1980 年—1989 年,沒有出現偏重發生、大發生年,只有 2 個中度發生年(1984 年、1989 年);1990 年—1999 年,出現了 1 個大發生年(1998 年),2 個偏重發生年(1997 年和 1999 年);2000 年—2009 年,出現了 2 個大發生年(2003 年、2008 年),2 個偏重發生年(2004 年、2009年);2010 年—2016 年,出現了 1 個中度發生年(2014年),但就在中度、偏輕發生之年,一些鄉村的部分地塊仍達到了偏重發生的程度。研究小地老虎的發生為害的規律,分析影響其發生程度的主要因子,做好發生趨勢的預測預報,對指導農民大面積的適期防治、科學用藥、安全用藥,對減少農藥用量,減輕農藥污染,節本增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7)地理分布
分布中國各地,全世界。
3.狼夜蛾屬
狼夜蛾屬(學名:Ochropleura)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夕狼夜蛾(學名:Ochropleura refulgens),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狼夜蛾屬的動物。
(1)特征
環紋紅赭色半圓形,腎紋黑灰色,外圍紅赭色,亞端線黑色鋸齒形;后翅褐灰色,腹部灰褐色。雄蛾抱鉤長,陽莖粗而長。
(2)分布
甘肅,河北,陜西,浙江,四川,云南。
4.異夜蛾屬
異夜蛾屬(學名:Protexarnis)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間色異夜蛾(學名:Protexarnis poecila)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異夜蛾屬的動物。
5.經夜蛾屬
經夜蛾屬(學名:Parexarnis)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晦經夜蛾(學名:Parexarnis amydra)是一種夜蛾科經夜蛾屬的昆蟲,完全變態發育。
6.昭夜蛾屬
昭夜蛾屬(學名:Eugnorisma)是夜蛾科下的一個屬。
柔昭夜蛾(學名:Eugnorisma miniago)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昭夜蛾屬的動物。
7.沁夜蛾屬
沁夜蛾屬(學名:Rhyacia)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土沁夜蛾(學名:Rhyacia geochroa)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沁夜蛾屬的動物。
8.卡夜蛾屬
卡夜蛾屬(學名:Chersotis)為夜蛾科的一個屬。
漫卡夜蛾(學名:Chersotis ononensis)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卡夜蛾屬的動物。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