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簡單介紹下自己吧,本人17年土木本科畢業,工作幾年后,打灰麻木想著提升學歷,覺得會有更好的發展,21年考研成功,24年畢業后建筑行業一片狼藉,又回到原單位繼續打灰的土木人。
22年第一次考監理工程師,遇到了疫情延遲了,原本準備充足的5月考試變成了11月,后來因為忙也沒看書,就全部裸考了。
22年一次考了4門過了2門,分別是法規和案例分析,雖然只過了2門但6個月沒看書,也很滿意了。
23年第二次報考信心十足準備了1個月,只過了1門,還有一門目標控制差4分,懊悔萬分。
24年5月忙于碩士論文答辯沒考,25年在借調省外分公司,在外省報考,終于考過了最后一門。
2
對于監理工程師的考試體驗,我覺得最難的是三控,考的面太廣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但聽說今年案例挺難的,考出了一建的水平,難度越來越難也是發展趨勢。
沒有一門考試是輕而易舉的,所有的成功都要付出汗水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誦,所有的科目都需要熟讀背誦。
法規、合同管理:精講班學2遍,熟讀機構出的考點,我是網上找的白皮書,因為比較厚,我覺得知識點涵蓋的內容多,考前半個月開始刷題,2天一套,一天刷題,一天背錯題答案。
案例分析:說實話我沒啥好的經驗,案例我就是背歷年真題和精講班聽了一遍。當年考二建也是,我就考前看了一天課本,什么課程、真題也沒看,考試當天還是室友到我床頭硬拉我去的,裸考通過。
后來想想可能因為我一直做的是外資項目,現場管控比較嚴格,基本就是按書本來做的,我就把我在現場實際怎么做的,寫到了答題卡上。當然也有運氣的成分,都是低分飄過。
目標控制:這個科目我考了3次,印象很深。第一次準備5月考的,但是推遲到了11月,幾乎裸考分數很低。后面2次我是精講班快速刷2遍,2周刷一遍,然后開始熟讀書。
第2次踩了個坑,讀的是37頁的重點,考點覆蓋范圍不夠。但也有自己的原因,考場上改了幾次答案,把正確的改成了錯誤答案,結果差4分。
第3次,因為工作了,也比較忙精講班用2周時間刷了一遍,然后熟讀白皮書,白皮書讀了有10遍,真題是一題沒寫。考前3天讀10頁紙、3頁紙、1頁紙,其實這些考前的押題考點,白皮書里都有。再讀一遍,就相當于掌握下重難點,有的放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讀書最重要!
3
最后說下本人的土木辛酸淚,今年29歲,短暫的幾年也走了很多彎路,人生是需要規劃的,學土木的大多是農民的孩子,我也是。
本人在學校擔任過學生會主席,那時候畢業如果好好選擇考個公務員、事業編應該也容易。但我選擇了本專業的工作,進入了一家省屬國企施工單位,剛工作時候也算努力,把八大員都考到了,后來考了二建。
當時搜了下領導的簡歷發現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很是佩服,加上身邊好多同學也在讀研,又看到當年地產的校招研究生,動不動20萬起,21年第一次考,也順利考上了。
以為畢業時會迎來輝煌,結果土木落幕了,地產全部在裁員,設計院也不景氣,只能回到原單位,但當年跟我每天一起玩的項目上同事有3個做了副部長(都是自己帶過的大學生)、2個項目副經理、6個項目經理,3個區域副總經理。
好在有他們,不然這行情原單位還回不來,24年整個區域公司就社招了我一個人。
因為自己辭職讀研離開3年,以前每天一起喝酒的朋友,都成了自己的領導,心里開心又難受,自在又拘謹。
最近,聽說公司打算安排我去新項目,任命項目副經理,該來的總會來。偶爾我也想,如果當時沒有辭職考研,自己或許會有另一番奇遇。
但這就是人生啊,怎么選都是對的,怎么走也都有遺憾。行業如此,并非我們不行,厚積薄發待時飛吧。選擇了就只顧風雨兼程。今年29歲,年底結婚,命運的安排剛剛好。
以上心酸,全當故事,閑聊談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