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這鍋熱油又燒開了。雖說以色列和伊朗剛簽了停火協議,但雙方槍口都還冒著煙,眼神里全是血絲。這邊特朗普又坐不住了,前腳剛消停兩天,后腳就在社交媒體上敲鍵盤:“必要時,美國還會再次摧毀伊朗核設施。”這話可不是頭一回說,上個月他就撂下狠話,不但要繼續制裁伊朗,還打算再給伊朗核設施來一輪“外科手術”。
特朗普為啥突然又發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和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的一番話脫不了干系。這位伊朗外長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說了兩句關鍵的話:一是承認美國空襲確實讓伊朗核設施“嚴重受損”,二是斬釘截鐵地表示伊朗絕不會放棄鈾濃縮項目,因為這關系到國家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第二句,簡直就是在特朗普的雷區蹦迪。要知道,美國的底線就是伊朗必須徹底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哪怕是低濃度的都不行。在特朗普政府眼里,只要伊朗還在搞鈾濃縮,不管濃度高低,都是在為制造核武器鋪路。可伊朗這邊也很硬氣,直接回懟:我們搞低濃度鈾濃縮是為了建核電站,這是主權范圍內的事,輪不到美國指手畫腳。這種針尖對麥芒的態度,徹底把特朗普的火藥桶給點著了。
不過特朗普越是喊打喊殺,越暴露了他的心虛。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早就把美國的心思看透了: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根本不是為了所謂的核安全,而是想把伊朗按在地上磕頭認輸。哈梅內伊這話可謂一針見血——從制裁到空襲,從外交孤立到軍事威脅,美國的每一步都是在試探伊朗的底線,想讓這個中東硬漢服軟。但哈梅內伊可不是吃素的,他公開放話:伊朗有能力對美國實施“更沉重的打擊”。這話可不是吹牛,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航母戰斗群,都是伊朗導彈的“活靶子”。想想看,要是伊朗真的對美軍基地來一輪飽和打擊,特朗普還能像現在這樣在社交媒體上耍嘴皮子嗎?
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特朗普大放厥詞的時候,伊朗國防部長納希爾扎德悄悄登上了飛往俄羅斯的飛機。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伊朗在“搬救兵”。俄羅斯作為美國的老對手,向來不介意在中東給美國添堵。兩國國防部長一見面,雖然具體談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大概率離不開軍事合作、武器供應這些實打實的支持。畢竟,伊朗手里的導彈技術和俄羅斯的防空系統要是一結合,中東的軍事平衡可能就要徹底改寫了。
有人可能會問,特朗普這么折騰,到底圖啥?說白了,這就是典型的“選舉政治”套路。國內經濟一團糟,愛潑斯坦案又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急需找個外部矛盾轉移視線。拿伊朗開刀,既能彰顯自己的“硬漢形象”,又能拉攏國內保守派選民,何樂而不為?可他沒想到的是,伊朗根本不吃這一套。你炸我核設施,我就炸你軍事基地;你搞制裁封鎖,我就找俄羅斯當靠山。這種硬碰硬的打法,讓特朗普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再看伊朗這邊,表面上核設施被炸得千瘡百孔,但骨子里的硬氣一點沒丟。哈梅內伊一邊讓人修復核設施,一邊悄悄把鈾濃縮技術藏進深山老林。更絕的是,伊朗還玩起了“輿論戰”,通過媒體不斷曝光美國空襲造成的平民傷亡,把美國推到了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這種“以柔克剛”的策略,反而讓美國顯得更加霸道和無理。
現在的局勢就像一場高危的斗雞游戲,雙方都在賭對方會先眨眼。特朗普以為用武力就能讓伊朗屈服,卻忘了伊朗人骨子里的倔強。而伊朗也很清楚,單憑自己的力量很難和美國硬碰硬,所以才會緊抱俄羅斯的大腿。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很可能會改寫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
不過,這場危機的根源其實很簡單:美國想要徹底控制中東,而伊朗不想當任人宰割的羔羊。只要美國一天不放棄“霸權思維”,中東就永遠不會太平。至于特朗普的威脅,說白了就是紙老虎。當年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泥潭還沒爬出來,真要和伊朗打一場全面戰爭,美國的國力能不能扛得住,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局勢已經惡化到了臨界點,特朗普的威脅只會讓伊朗更加團結,而伊朗的反攻才剛剛開始。接下來,就看雙方誰能在這場耐力賽中笑到最后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東的火藥桶已經被點燃,想要撲滅這場大火,光靠嘴皮子是沒用的,得拿出實實在在的誠意和行動。否則,這場危機很可能會把整個地區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