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科斯在華盛頓的鏡頭前與美國防長擁抱時,大概沒料到這場精心設計的“親美秀”會以尷尬收場。這位菲律賓總統剛在公開場合暗示要聯合美國“應對地區挑戰”,特朗普就漫不經心地插了句:“我不介意他跟中國搞好關系,我們和中國也處得不錯?!?br/>
瞬間,馬科斯臉上的志得意滿僵成了尷尬——這場試圖用“反華”換利益的政治表演,被盟友當眾拆穿。更諷刺的是,他為討好美國開放4個新軍事基地(使美軍在菲基地達9個),換來的只是輸美商品關稅從20%降至19%的“施舍”。
馬科斯這次訪美打得一手“如意算盤”:用“反華”當投名狀,換美國安全承諾和經濟好處。出發前他向國內吹風,要爭取“比越南更優關稅待遇”,還想把南海問題與貿易談判捆綁——言下之意很明確:我幫你盯緊中國,你得給實在好處。
馬科斯和特朗普以及美國官員(資料圖)
美國表面配合演出,防長赫格塞思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南海,但細究條款就會發現陷阱:“共同防御”僅針對“對菲武裝部隊的武裝攻擊”。
這意味著若菲海岸警衛隊民用船只主動挑釁引發沖突,美國完全能以“不適用條款”為由脫身。這種文字游戲早有先例,2012年黃巖島事件、2016年仲裁案后,美國都以類似理由回避介入。
經濟上的“羞辱”更直接。馬科斯期待的關稅優惠成了泡影,1%的降幅形同羞辱,菲律賓卻要對美國全面開放零關稅市場。要知道2024年菲對美貿易逆差已達49億美元,占出口額15%的電子產品本就承壓,新關稅更是雪上加霜。
對比拜登時期畫的“呂宋經濟走廊”1000億美元投資大餅(至今無下文),特朗普的“左手給槍右手抽血”,把美國對盟友的虛偽寫得明明白白。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正借著南海問題“陰陽中國”,吹噓“無需平衡中美關系”時,特朗普的插話成了致命一擊。這場公開拆臺背后,是美國算得門兒清的戰略考量。
其一,中國的強硬回應讓美國不得不收斂。中方在安理會直言對美方南海指責“不接受不承認”,傅聰大使直指美國“何其可笑”——自己未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充當“公約法官”,還被曝光在南海部署中程導彈、抵近偵察等實證。此時特朗普團隊正籌備中美貿易談判,甚至放出訪華風聲,自然不愿因菲律賓破壞對華氛圍。
其二,馬科斯完全摸錯了特朗普的脈。他以為靠仁愛礁挑釁、引進美制導彈能換利益,卻忘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原則。美國需要菲律賓當反華馬前卒,卻絕不愿為其犧牲對華利益。就像對歐洲盟友,特朗普既能逼北約加軍費,又能同時輸送武器,“打一巴掌給顆棗”的套路早已駕輕就熟。
馬科斯和美國國防部部長(資料圖)
其三,美國對華戰略已轉向“競爭+管控”。特斯拉上海工廠擴建、中美農產品貿易創新高,這些利益比菲律賓的“反華價值”重要得多。馬科斯還幻想復制日澳“站隊換利益”模式,卻不知自己連“棋子”都算不上,頂多是“棋盤上的灰塵”。
如今菲律賓陷入兩難。經濟上兩頭落空:為討好美國攪黃中菲合作,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的市場丟了(此前菲香蕉、菠蘿等農產品對華出口順暢);美國承諾的投資和優惠也成泡影。馬尼拉街頭抗議標語很直白:“要中國市場,不要美國導彈”。
安全上引狼入室:9個美軍基地如同“對準南海的槍口”,把菲律賓推到大國沖突前線。烏克蘭、立陶宛的前車之鑒猶在——前者成美俄博弈犧牲品,后者遭中國反制后被美國拋棄。馬科斯為家族利益(其家族資產在美國)押上國家命運,卻不知“棋子終有被棄時”。
特朗普(資料圖)
更諷刺的是政權的“傀儡化”:菲防長持有馬耳他護照,卻推動對美開放礦產資源,被媒體痛批“新殖民主義條約”。美國學者直言:“菲政府已淪為美國戰略代理人,毫無議價能力。”
未來菲律賓可能出現“分裂策略”:經濟上求中國恢復合作(馬科斯為保政權大概率會示好),安全上仍被美軍牽制。但這種“左右搖擺”難持久——中國從不排斥合作,但前提是菲停止挑釁;美國則會繼續榨取利益,直到菲律賓失去利用價值。
特朗普那句“不介意菲中友好”,其實是給馬科斯的清醒劑:在大國博弈里,小國的生存之道從不是“選邊站”,而是守住自身利益。若馬科斯繼續執迷不悟,菲律賓終將明白:綁在美國戰車上,既得不到安全,更換不來發展。而中國始終是那個近在咫尺的發展機遇——前提是菲律賓得先學會“自己走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