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直新聞報道,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開工,這可是個總投資1.2萬億元、裝機規模能頂3個三峽的超級工程。按常理說,最該跳出來的印度,愣是三天沒吭聲;反倒是法國的媒體,一篇接一篇地發文,嚷嚷著不許中國建這個電站。
莫迪(資料圖)
要說清楚這事兒,得先看看印度這幾年的表現。過去十年,印度在雅魯藏布江開發這事上,那叫一個積極反對。官方天天念叨著擔心下游水量減少、生態被破壞,國內媒體更是添油加醋,說中國要把水當成地緣政治武器。2021年的時候,印度還拉著孟加拉國給中國施壓,要求共享水文數據,說這項目可能讓5億人面臨用水危機。其實也能理解,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叫布拉馬普特拉河,承擔了印度東北部70%的灌溉和工業用水,他們擔心也正常,可里面摻雜的戰略焦慮也不少,總覺得中國在南亞影響力大了,他們不自在。
可這次工程開工,印度政府就說了句“保持監督”,跟以前的高調反對比起來,簡直像換了個態度。這里面的原因復雜著呢。一方面,印美關稅談判正僵著,印度急需緩和跟中國的關系,好對付美國的壓力。另一方面,2024年印巴沖突的時候,印度因為亂用印度河水資源,突然開閘泄洪把巴基斯坦給淹了,被國際社會罵了一頓,自己在水資源問題上形象不好,現在也不好意思再對中國指手畫腳。再加上中國這次挺實在,給印度看了詳細的工程數據,說明這項目是“無大壩引水式開發”,不會真影響下游水量,印度想挑技術毛病都難。
印度國內也不全是以前那種咋咋呼呼的聲音了,有些官員和學者開始變得務實。阿薩姆邦的首席部長薩爾馬就說,布拉馬普特拉河60%的水來自喜馬拉雅南麓的降雨和不丹的支流,中國這項目的影響得科學評估,不能光憑情緒反對。這說明印度社會對這事的看法開始分化,不都跟著政治炒作走了。
《世界報》《費加羅報》一篇接一篇地說中國不該建這個電站,引用些歐美環保組織的報告,說項目會破壞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還會讓下游旱的旱、澇的澇。一會兒說隧道開挖可能引發地震,一會兒說工程會讓高原凍土退化,傷害珍稀物種,甚至還說中國會用水來影響南亞國家,把項目說成“定時水炸彈”。可他們壓根不提中國官方說的那些技術細節,比如這項目是“截彎取直、隧道引水”,年徑流量調節幅度控制在3%以內,還專門設了生態修復基金。
莫迪(資料圖)
法國媒體這么跳,肯定不是單純關心環保。背后的算盤打得精著呢。首先,歐盟正跟中國在稀土出口管制、俄烏沖突立場這些事上談判,法國媒體想借著環保話題給中國施壓,讓中國在其他地方讓步。其次,法國自己在非洲、東南亞的基建項目,好幾次因為環保問題被當地老百姓抗議,現在說中國,就是想轉移視線,搞“選擇性正義”。再者,雅魯藏布江電站建成后,一年能發400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能減少2億噸碳排放,這跟歐盟想在全球氣候治理中說了算的想法沖突了,他們就是不想讓中國在這方面出彩。
而且法國媒體的說法漏洞百出。他們對瑞士、挪威在阿爾卑斯山區建的類似水電項目,比如瑞士的大迪克桑斯壩,就裝作沒看見,那些項目也有高海拔地質風險,就因為是西方國家建的,就成了“環保典范”。還有,他們把“蓄水式大壩”和“引水式電站”混為一談,根本沒搞懂雅魯藏布江項目“不建高壩、不形成大面積庫區”的特點,國際水電協會都評估過,這種設計對生態的影響比傳統大壩降低了60%以上。
項目籌備的時候,花了10年時間做環境評估,還定了三大保護措施。一是建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數據庫,把受影響區域的23種瀕危物種遷到別的地方保護;二是用了“零棄渣”技術,95%的開挖土石方都用來筑壩和修roads;三是設立了50億元的生態修復基金,專門修復施工區被破壞的植被,預計到2035年,植被恢復率能達到90%以上。這些措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都認可了。
這項目對下游其實是有好處的。雅魯藏布江下游因為季風氣候,每年要發3次洪水,電站建成后,通過“雨季儲能、旱季補流”,能把洪峰流量降低25%,旱季還能多提供15%的水,直接能幫到印度阿薩姆邦和孟加拉國恒河三角洲的5000萬人。2024年做的模擬推演顯示,這個調度方案能讓下游農田灌溉效率提高18%,洪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少30%。
對于這個項目,國際上的看法也不一樣。孟加拉國作為最下游的國家,就說得很實在,相信中國作為上游國家會負責任,還主動提出要建三國水文數據共享平臺。他們的水利部長說,中國的調度方案跟孟加拉國正在搞的恒河防洪計劃能互相配合,還希望通過技術合作提高整個流域的防災能力。這說明南亞國家不想再搞那種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更看重項目實際能帶來的好處。
莫迪(資料圖)
面對這些聲音,中國也做出了回應。外交部和水利部開了國際研討會,還發布了《雅魯藏布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報告》,把事情說清楚。主要就是三點:一是承諾絕不會把水資源當地緣政治武器,永遠不會先切斷下游的供水;二是強調這項目的“碳中和屬性”,一年減少的碳排放相當于歐盟全年的5%,這是為全球氣候治理做貢獻;三是提出“流域命運共同體”的想法,邀請印度和孟加拉國一起商量電站調度的事,共享防災減災的數據。
總的來說,雅魯藏布江電站開工引發的這些討論,其實是全球治理體系在變的時候出現的正常情況。新興國家搞大型基建,總會被那些老牌地緣政治玩家質疑,技術上的事、科學上的道理,常常被意識形態的說法蓋過。現在印度暫時沒說話,法國媒體跳得歡,咱們中國就憑著技術創新、生態保護的承諾和跨境合作的態度,想給跨境河流開發趟出條新路子。等項目建好了,那些基于政治偏見的指責自然就站不住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