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世人愚不可及,欺之何難?” —— 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有些國家,哪怕你閉著眼不看新聞,捂著耳朵也能隱隱地聽到它的奇聞異事,仿佛活在一部永不完結的喜劇連續劇里。比如說印度。
近日,印度警方宣布,逮捕了一名在首都新德里附近租民居、開設“假冒大使館”的男子。此人不僅將自家門口插滿各國國旗,還制作了偽外交車牌,假裝自己是“西極地”或“塞博爾加公國”的駐印大使,開館收錢,承諾“海外就業”,“印度銅牛出?!?,包你撈了個盆滿缽滿。
如果不是警方突襲,這位“外交大人”恐怕早已被邀請上YouTube開設“環游世界大使館vlog”了。
一、“大使”現形記:西極地與大忽悠
嫌疑人名叫哈什瓦爾丹·賈因,今年47歲,堪稱恒河奇人。查獲現場堪比BBC道具倉庫,偽外交章、各國印信、與“世界領導人”的合影照,一應俱全。他甚至還涉嫌用境外空殼公司洗錢。
但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他選擇的“國家”還有據可查:
——“塞博爾加公國”,意大利邊境一個不到1000人的“微型國”;
——“西極地王國(Westarctica)”,一個在南極無人區自封的“虛擬國家”。
這位“使節”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準確把握了現代人對地理知識的貧瘠:只要國家名字足夠陌生,就沒人敢斷言它是不是聯合國成員。
這就像你走進銀行說自己來自“庫布其共和國”或“阿勒泰聯邦”,工作人員會疑惑地一愣,然后禮貌點頭:“請您排隊取號?!?/p>
二、“南恒河,北黃河”:中印騙子對對碰
講到這兒,不禁讓人想起中國多年前的上另一樁“拍案驚奇”——河南偽工行事件:
20世紀80年代,河南某縣男子開設了一家假“工商銀行儲蓄所”,拉牌子、蓋紅章、發存單,一板一眼,堪比正規編制。因為當年系統尚未聯網,靠紙質賬本手動記賬,存錢、取款全憑一口“表面上的信用”。
短短兩個月,這位“行長”拉了幾十萬存款后關門跑路,至今堪稱“草根金融創新先驅”。
中原是人口大省,河南出奇人;印度是人口大國,恒河出神棍。印度的“國際大使”,與中國的“草臺銀行”,隔山遙應,堪稱南亞北亞“民間金融外交”的典范代表。
三、“不靠譜大國”的結構性尷尬
有人說:“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自信大國?!边@句話可褒可貶。但不得不說,這種“發自肺腑的樂觀”常常帶來一些特別的副作用。
印度如今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卻依舊缺乏完整的基礎治理能力。稅收制度薄弱、黑市猖獗、假文憑滿天飛,再加上對“身份”和“權威”的迷信,很容易催生出這種“假大使”現象。
諷刺的是,這種騙局并不完全依賴印度的混亂環境,它也利用了全球治理秩序的盲區:
聯合國不是萬能的,外交部不是百度百科,人們對于“誰代表誰”這件事,其實極度缺乏警覺。
更深層的悲哀在于:一個國家是否靠譜,最終看它是否值得別人認真對待。當“印度大使”的招牌可以隨手貼上門,這就說明——國際社會對它的印象,并不比“西極地”高明多少。
四,假大使的“真實外交”VS 真大使的“虛假外交”:粗糙的鏡子,精致的諷刺
這場看似荒唐的鬧劇,實則折射出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實:在當今國際關系中,真假之間,從不是靠印章和旗幟來界定的,而是靠實力和話語權來包裝的。
印度賈三的“外交奇才”,不過是把聯合國那套辭令庸俗化、民間化、租房化。他冒充的是身份,捏造的是國家,兜售的是出國夢,但細想起來,那些動輒發動戰爭、輸出意識形態、隨意承認或不承認他國合法性的老牌強權,不也在進行某種更高明的“偽裝”?
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說是為了保護“歷史的俄羅斯人”;法國承認巴勒斯坦,說是出于“和平的愿景”——但法蘭西的大街上,穆斯林少年和國民警衛隊天天互扔石頭。
與其說那位印度“外交三叔”是騙子,不如說他只是用家用打印機,把一眾老牌帝國正在舞臺上演的精致虛偽,赤裸裸地“復印”到了出租屋。只不過,他的“多邊主義”印章,是A4紙做的;他們的“國際法治”講壇,是在聯合國高舉的;他的旗幟,是用網購裝飾品拼成的;他們的旗幟,是插在坦克車頭的。
真假之間,不過是背景墻不同罷了。
【結語】天下皆假,獨你當真?
“當現實不再重要,權威就只剩下一套制服和一面旗。” —— 《官僚主義的烏托邦》
在這個真假難辨的時代,真正值得思考的也許不是“騙子為什么能騙到人”,而是“我們為什么愿意相信?”冒牌大使或許被捕了,但這出國際政治的假面舞會,一直都在進行中。這正是:假到真時真亦假,真到假時假亦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