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發生了智能輔助駕駛事故,責任到底在誰?現在公安部有定調了!
“智駕” 不是“自駕”,司機是最終責任體
日前,公安部交管局局長王強在國新辦“十四五”規劃主題發布會上強調,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搭載的“智駕”系統都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他強調,這些“智駕”系統都還暫時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也就是說是由系統輔助駕駛人來去執行一些動態駕駛的任務,車輛還是需要人來操控,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
王強表示,如果駕駛人在駕駛車輛的時候“脫手脫眼”,也就是雙手脫把,兩眼不是觀察前方,而是低頭看手機,甚至是睡覺打盹,不僅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風險,一旦出事,還可能面臨著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和刑事追責三重法律風險
另外,為規范智駕行業發展,公安部將聯合多部門從三方面強化管理:
一是加強車企管理,積極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行業主管部門,督促車企落實主體責任,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的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杜絕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督促車企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強化新用戶培訓,幫助新用戶熟悉掌握汽車輔助駕駛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項,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
二是加強法律配套,會同相關部門推動細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規規章,明確0到2級輔助駕駛系統“人機共駕”的法律屬性,同時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不斷提升輔助駕駛系統技術可靠性,制定相關的安全技術標準,并探索將自動駕駛分級標準、輔助駕駛的操作規范納入到駕駛人教育培訓和考試范圍。
三是加強宣傳提示,駕駛人始終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希望通過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提示,使廣大駕駛人清楚認識到現階段輔助駕駛不等于自動駕駛,在購車和使用的時候,都應該全面了解、掌握輔助駕駛系統的功能特性以及啟動和關閉的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清楚認知輔助駕駛的技術邊界,一旦“脫手脫眼”,可能面臨嚴重交通安全隱患和法律風險。
懂車帝36款車實測,敲響“智駕”警
日前,懂車帝做了個智駕測試,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包括華為、特斯拉、蔚小理在內的36輛測試車,沒有一輛完全通過測試。
盡管本次測試中部分場景在執行細節上存在一定爭議,例如跟車距離不完全統一、車輛狀態難以完全標準化等問題,但整體測試仍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而且,相比測試成績,電駒小編認為這次測試更大的價值在于“警示意義”。即使在所謂的L2級階段,現在的技術也并不是完全成熟的,主機廠更不敢100%的說自家的輔助駕駛是包安全的。
所以,電駒小編最后提醒大家的是:“智駕”不是“自駕”,方向盤在你手里,命就在你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