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二字,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感謝支持。
摩托車是很多車主喜歡駕乘的交通工具,但目前很多地方特別是市區都出臺限制摩托車通行的措施,“禁摩”時間已久,“解禁”摩托車路在何方?今天就帶給大家摩托車的3個好消息:央媒為摩托車正名,公安部出臺兩項事關摩托車利好,相關部門也對摩托車13年報廢期是否需要取消進行回復,看來摩托車的春天可能真的來了!
摩托車的春天是否真的來臨?還是空穴來風?其實還是可以從下面幾件事中可以發現,比如有些地方的禁摩和限摩政策已經松綁,摩托車是很耐用的車型,是不是到了13年就要強制報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盤點下幾個當前大家關心的摩托車政策。
一、央媒盛贊摩托車價值,為摩托車正名
以前說到摩托車,感覺一轟油門都會被大家以異樣的眼光看,如果摩托車在市區跑,都是躲著走,但今年5月份央視播出8分鐘摩托車專題報道,高度肯定摩托車文化價值,明確摩托車是城市活力與多元文化的組成部分。
實際上摩托車的出行優勢很大,比如占用道路資源少,只要管理得當,不但不影響交通,對百姓出行也是有利的。
央視同時還認可摩托車是個性、自由和社交等屬性,摩托車騎行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從這方面來說,不僅是對摩托車文化價值的認同,還間接認可摩托車自身的騎行價值。
新華網的《半月談》也發文支持摩托車的娛樂和摩旅屬性,稱摩托車不是城市公敵,摩托車從“禁摩”“限摩”到“解禁”,是尋找公路文明的最優解。
再看6月份央視發文《多城解除“禁摩令”,新考題來了》,說明摩托車不是城市的“負資產”,這就釋放了對解禁摩托車的積極信號。
與央媒對摩托車力挺的同時,一些地區也悄悄放寬了對摩托車的限制,比如今年1月份河南信陽提出解禁摩托車限行的規定;3月份青海西寧發布《關于西寧市城區道路和車輛限行管理的通告》,要求放寬摩托車限行的區域;4月份遼寧大連發布《關于調整我市主城區交通限制通行措施的通告》,要求只要是本地的摩托車號牌,除少數路段外,全天都能通行。這些地區對禁摩政策的放寬,也是對摩托車在當今交通工具的肯定,畢竟摩托車自身的騎行價值優勢還是很大的。
二、公安部摩托車利好消息:放寬考證年齡和流程
1、放寬駕照考證年齡:
今年1月1日起,只要是18周歲以上,70周歲以下的都可以準駕摩托車,這讓六十幾歲的老年人開心了,他們是三輪摩托車的主力軍,以前沒機會騎摩托車,現在可以考證騎摩托車了,估計這部分人群有一億多,估計有幾十萬60歲老年人開始考慮騎摩托車了。
2、摩托車“一證通辦”:
以前辦理摩托車換證要去戶籍所在地,現在在其他地方都可以隨時辦理,這個給騎摩托車的摩友帶來了方便,很多外來打工人員可以在工作所在地安心騎摩托車了。
這兩項政策,將刺激摩托車的銷量增長,有人統計,光今年上半年,摩托車就賣了一千多萬輛,如果這個數據是真的,那增長幅度很大,這也是放寬摩托車騎行的一個端倪。
三、摩托車13年報廢期將要被取消嗎?議論比較激烈
原來摩托車有13年報廢的期限,但由于摩托車很耐用,很多品質較好的摩托車過了13年仍然好用,如果直接報廢了,實在有些可惜。
就連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也指出:全國140個城市禁限摩,當下已無必要,而且13年強制報廢的規定,嚴重影響了摩托車產業的發展。
而實際上,摩托車產業在以前還是一個很大的產業群,帶動就業和創造的產值也比較大。
總結
以上三措施對摩托車來說是一大利好,但并不能代表就要放寬摩托車騎行,起碼在很多城市的市區仍然會禁摩的,摩托車也不可能和電動車、汽車一樣在市區正常通行,畢竟摩托車的速度太快,帶來的交通安全是值得考慮的。
但從今年上半年摩托車賣了1000多萬輛的消息,可以看出摩托車的春天確實是悄悄地來臨,只是做得比較悄無聲息的感覺。你期待摩托車能正常行駛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