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是農歷閏六月初一,意味著閏六月到來了!
老話說“十年難遇閏六月”,確實相比于其他的閏月,閏六月出現的概率并不高!那么閏六月都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可能有些年輕朋友會疑惑:閏月不就是日歷上多出來的一個月嗎?還能有什么特別的講究?
其實啊,在咱們傳統文化里,閏六月可是個很有說道的月份,藏著不少溫暖的習俗和老輩人的生活智慧。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閏六月的那些事兒。
先來看看閏六月的四大習俗!
①給父母送雙“閏月鞋”,把孝心穿在腳下
在閏六月的習俗里,最讓人覺得暖心的就是給父母送閏月鞋了。
老話說“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這可不是簡單的迷信,而是藏著子女對父母的祝福。
記得小時候,每到閏六月,媽媽就會提前好幾天開始給姥姥姥爺納鞋底。那時沒有現成的鞋子買,全家人的鞋都是媽媽手工做的。
她總說:“閏月天多變,給老人做雙厚實的布鞋,既能保暖,又能添福壽。”
現在生活方便了,很少有人自己做鞋了,但送鞋的習俗一直保留著。
不少年輕人會帶著父母去鞋店挑雙舒服的鞋子,或者網購一雙合腳的軟底鞋,雖然形式變了,但那份“愿父母健康長壽”的心意從未改變。
在我看來這樣的傳統習俗,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而且多一點更好!
②熱熱鬧鬧吃“閏月飯”,親情越吃越濃!
閏六月還有個熱鬧的習俗,就是吃“閏月飯”,也叫“六親飯”。
這頓飯可不是隨便吃的,講究“請六親”——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邀請父母、兄弟姊妹來家里吃飯;
長輩也可以請晚輩來家里聚聚,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頓團圓飯。
我老家的規矩是,閏月飯一定要有魚有肉,還要蒸上一大鍋糯米團子,寓意“團團圓圓”。
姑姑們會提前一天就回娘家幫忙,媽媽和嬸嬸們在廚房忙活,爸爸和叔叔們陪著爺爺聊天,孩子們在院子里追著玩,整個院子都飄著飯菜香。
老人們常說:“閏月是‘虛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人氣旺了,日子就順了。”
其實哪里是什么虛月的講究,不過是借這個機會讓親人多些相聚的時光罷了。
③鄰里圍坐喝“閏月茶”,喝出和睦好交情!
在南方一些地區,閏六月還有喝“閏月茶”的習俗,尤其在浙江、福建一帶特別流行。
這可不是簡單的喝茶,更像是一場熱鬧的鄰里聚會。
村里的長輩會提前通知大家,哪天一起喝閏月茶。
到了那天,各家各戶都會帶上自家的好茶、點心,集中到村里的祠堂或大院子里。
桌子擺開,茶具備好,懂茶的老人負責泡茶,年輕人給長輩遞茶,孩子們圍著桌子吃點心。
大家邊喝茶邊聊天,誰家有困難了提一句,鄰里們就幫忙出主意;誰家有喜事了,大家一起道賀。
老人們說:“閏月茶要大家一起喝,人越多越吉利,鄰里和睦了,日子就安穩了。”
一杯清茶,喝出的是鄰里間的溫情,喝出的是“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
④戴點“閏月紅”,討個平安好彩頭!
除了吃吃喝喝,閏六月還有戴“閏月紅”的習俗。
所謂“閏月紅”,就是紅色的衣物或飾品,比如紅腰帶、紅手鏈、紅襪子等。
奶奶就特別信這個,每到閏六月,她都會給家里的小輩準備紅繩手鏈,上面串著小小的銀飾,說是能“辟邪消災,平安度過閏月”。
其實紅色在傳統文化里本來就是吉祥的象征,過年要貼紅春聯,結婚要穿紅嫁衣,閏月戴紅不過是延續了這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現在不少年輕人也會跟風戴點紅色飾品,不一定信什么講究,更多是覺得“討個好彩頭”,圖個心里踏實。
說了這么多習俗,再聊聊閏六月的一些小禁忌。
其實這些禁忌大多是老輩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的,不一定科學,卻能看出他們對生活的認真。
比如有些地方說閏六月不宜結婚,這其實是因為古代認為閏月是“虛月”,結婚這樣的大事要選“實月”,圖個“實實在在”的好寓意;
還有人說閏月不宜搬家,因為“閏”有“多余”的意思,老輩人覺得搬家選在閏月,怕日子過得“多余瑣碎”。
有的地方還有閏六月不動土的說法,就是不宜大興土木搞建設,比如建房子要動工的話,也會推遲!
還有就是閏月也忌諱上墳,這是為什么,小編也不太清楚,反正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
不過這些禁忌現在已經沒那么多人講究了,大家更相信“日子過得好不好,全靠自己經營”,但了解這些禁忌,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尊重。
現在生活節奏快了,很多傳統習俗正在慢慢消失,但只要我們記得這些習俗背后的心意,哪怕只是給父母打個電話,陪家人吃頓飯,這份溫暖的傳統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今年閏六月,你準備好給父母送閏月鞋了嗎?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們家鄉的閏六月習俗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