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頭戴白色安全帽,踏入美聯儲總部大樓施工現場,身邊是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蒂姆·斯科特,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亦步亦趨地陪同在側。
表面上,這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視察”行動,實則卻暗藏玄機,劍拔弩張。特朗普帶著一份資料,面對媒體鏡頭,語氣激昂地“質問”鮑威爾:翻修工程怎么會暴漲到31億美元?誰在濫用資金?誰在掩蓋真相?
這一幕極具戲劇性,也堪稱“美版宮斗”的現實演繹。一位總統“親臨問責”,一位央行行長“當場拆臺”,兩位美國最有權力的人物,竟在公眾面前上演了針鋒相對的交鋒。而這背后,不只是一次翻修工程的成本之爭,更是一場圍繞利率、權力與未來美國經濟走向的終極博弈。
特朗普的“突襲”并非臨時起意。早在7月10日,白宮預算主管沃特就在社交平臺上“預熱”,公開質疑美聯儲總部翻修工程存在嚴重超支,甚至把這棟建筑比作“凡爾賽宮”。
他聲稱大樓里有“貴賓餐廳”“豪華電梯”“高端大理石”——仿佛在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這樣的言語毫不掩飾地塑造出一種“官僚奢靡”的形象,給公眾留下極強的視覺沖擊。
鮑威爾沒有沉默。他在多個場合明確回應,項目并無新增大理石、沒有新建貴賓餐廳,甚至連電梯都是舊的翻新。
面對特朗普遞來的“31億美元”數據,他更是當場指出:那是把早在五年前就完工的另一棟大樓的支出強行加進來的“假賬”。一張紙、一句話,就讓特朗普的“控訴”瞬間失色,場面一度尷尬得令人窒息,媒體的快門聲仿佛都在為這場反轉鼓掌。
共和黨人并未就此罷休。7月21日,眾議員魯娜致信司法部,正式指控鮑威爾在參議院作證時“偽證”,理由是他在面對翻修成本問題時有“兩次不實陳述”。
根據美國法律,偽證罪最高可判五年監禁。一紙書信,試圖將一位央行行長拉下馬,也預示著這場風波已不再只是口舌之爭,而是升級為法律戰。
特朗普的真實意圖,其實早已呼之欲出。自2025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他頻繁要求美聯儲降息,宣稱要“節省上萬億美元的利息支出”。
他多次公開批評鮑威爾“反應遲鈍”“不懂經濟”,甚至揚言要將其撤職。這一次借翻修成本興師問罪,不過是另一次“逼宮”的嘗試,只是這次選擇了更加戲劇化的方式——親自登門質問。
為什么特朗普如此執著于降息?答案很簡單:錢。2025年,美國財政部再次加大國債發行力度,以應對即將爆發的“關稅戰2.0”。
每一次發債,意味著更高的利息成本,而特朗普急需“便宜的錢”來填補財政黑洞。降息不僅能降低融資成本,還能短期內刺激股市上漲,為他的連任造勢提供強大助力。
鮑威爾卻并不買賬。6月25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他明確指出,特朗普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通脹,美聯儲在當前局勢下“不宜貿然降息”。他的言辭克制卻堅定,顯示出一種“寧為玉碎”的姿態。即使面對總統的巨大壓力,他依然堅持獨立行使貨幣政策的原則。
這場風波的高潮,毫無疑問就是7月24日的“歷史性訪問”。自1937年羅斯福為大樓揭幕以來,只有三位總統踏足過美聯儲,特朗普是第四位。
不同的是,前幾位“訪客”多為禮節性拜訪,而特朗普這次則是“興師問罪”。他帶著自己人——副幕僚長布萊爾、參議員斯科特、預算主管沃特——一副要“圍攻鮑威爾”的架勢。
令人驚訝的是,鮑威爾全程冷靜應對。不但當眾澄清“31億”數據的荒謬,還詳細解釋了成本超支的原因:石棉清理、材料漲價、監管機構要求變更設計等。每一條都合情合理,滴水不漏,讓特朗普的質疑漸漸失去了火力。
更絕的是,特朗普在“問罪”無果后,竟然迅速改口。面對媒體追問是否會因此開除鮑威爾,他擺擺手說:“沒必要。”隨后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與鮑威爾一同參觀是莫大的榮幸”。原本劍拔弩張的局面,居然以一段“軟性總結”草草收場,仿佛一出拙劣的劇本收尾,令人哭笑不得。
而在這場“逼宮秀”背后,另一條更隱秘的戰線正在悄然展開。白宮已悄悄啟動“影子美聯儲主席”的遴選程序,提前為鮑威爾的繼任布局。
前美聯儲理事沃什公開表態,支持特朗普對美聯儲施壓,呼吁重建“財政部-美聯儲政策同盟”。他甚至提出要借鑒1951年的“協議模式”,讓央行與財政部統一行動以降低債務成本。這無疑是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又一次重擊。
不僅如此,現任美聯儲理事沃勒也公開建議7月果斷降息25個基點,認為如果再拖,政策將“落后于形勢”。連監管副主席鮑曼也表示,如果通脹持續下降,她將支持在7月降息。特朗普的“影子人馬”逐漸浮出水面,一個“新美聯儲”的雛形似乎正在成型。
但市場并不看好特朗普的“逼宮”能立竿見影。根據CME“美聯儲觀察”,7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高達97.4%,降息概率僅2.6%。而9月降息的可能性則上升至57.2%。這說明美聯儲仍在堅守自己的節奏,盡管外部壓力山大,卻不愿輕易放棄獨立性。
歷史早已給出警示。1971年,尼克松通過提前公布繼任人選的方式“架空”當時的美聯儲主席馬丁,最終迫使新主席伯恩斯就范降息。
雖帶來短期繁榮,卻換來1973年的滯脹噩夢——通脹飆升至12.3%,失業率高企。這段歷史如今仿佛重現,特朗普的劇本令人熟悉,卻也令人警覺。
鮑威爾的處境并不輕松。他的任期將于2025年5月結束,特朗普急于在此之前完成“清場”。然而根據最高法院裁定,總統不得因政策分歧罷免美聯儲主席,必須有明確的違法行為。翻修成本再高,也遠遠達不到“違法”標準。
這才是特朗普真正的尷尬之處。他有權任命,卻無力撤換。他的“問罪”最終淪為一場表演,而這場表演的最大看點,就是鮑威爾冷靜、理性、不卑不亢的回應。他用事實與專業能力,擋住了總統的政治洪流,也捍衛了美聯儲的獨立尊嚴。
對于中國來說,這場“美聯儲宮斗”可謂看點十足。美國貨幣政策走向直接影響全球資本流動。美聯儲是否降息,將成為全球資金重新布局的重要風向標。一旦美國降息,中國的資本市場或將迎來“喘息窗口”,人民幣壓力減輕,股市或現機會。
而更重要的是,中國可以從中看清美國政治與金融機制的真實運作邏輯。這不僅是一次經濟政策的交鋒,更是一次制度與權力的較量。
美聯儲的獨立性,正是美國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石。而當這塊基石被總統反復敲打時,全球市場都會開始警惕:美元,還是那個值得信任的錨嗎?
特朗普的算盤很精,鮑威爾的立場更硬。這場“31億翻修大戲”,看似是成本之爭,實則是權力與規則的博弈。誰才是真正的導演?誰會是最終的贏家?一切答案,將在7月30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上揭曉。
而我們,必須冷靜觀察,理性判斷,抓住這場風暴背后的每一個細節與機會。
信息來源:
施壓升級?特朗普將親訪美聯儲
2025-07-24 21:44·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