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這次訪華還是來晚了。
7月21日,中歐雙方宣布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4日訪華的消息。
然而就在兩天后,美國就透露出愿意降低對歐關稅,和日本一樣,只有15%。
馮德萊恩訪華究竟要談些什么?特朗普又為什么選在這時對歐降低關稅呢?
自今年年初特朗普重啟關稅戰以來,歐盟已經被折騰得夠嗆。
從3月12日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25%關稅,到4月推出“對等關稅”政策。
再到7月威脅對價值5300億歐元的歐盟商品征收30%關稅,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越揮越猛。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歐盟對美貿易順差達1982億歐元,這成了特朗普眼中的“把柄”。
為了應對美國施壓,歐盟不得不啟動“反脅迫工具”,甚至計劃對價值93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
但馮德萊恩的訪華之旅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矛盾。
她此行本想尋求中方支持,共同應對美國關稅威脅,卻在談判桌上提出了三個不切實際的要求。
一是要求中方與俄羅斯“劃清界限”,二是要求中方解決所謂“產能過剩問題”,三是要求中方取消稀土管控。
這些要求不僅讓中方大跌眼鏡,甚至直接導致中歐峰會的議程被縮短。
原本“應中方邀請”的表述,也被改為“經雙方商定”,微妙的措辭變化背后,是中方對歐盟誠意的質疑。
就在馮德萊恩與中方周旋時,特朗普的“組合拳”突然襲來。
7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美國愿意將對歐關稅降至15%,前提是歐盟向美國企業開放市場。
這一消息徹底打亂了歐盟的談判節奏,要知道,此前歐盟與美國談判的核心目標是維持10%的基準稅率。
而特朗普突然拋出的15%方案,看似讓步實則暗藏玄機——既給歐盟留了面子,又迫使歐洲在市場準入問題上妥協。
特朗普為何選在這時對歐降低關稅?這背后藏著他的“連環計”。
其一,分化中歐合作,馮德萊恩訪華的核心訴求是拉中國一起對抗美國關稅。
特朗普此時釋放關稅松動信號,就是要告訴歐盟:你們不需要中國,我這里有更好的條件,這種“拆臺”策略精準打擊了歐盟的談判籌碼。
其二,施壓歐盟讓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此前明確表示,30%關稅的最后期限是8月1日。
而特朗普此時拋出15%的方案,等于給歐盟下了一道“選擇題”:要么接受新稅率,要么承受更高關稅。
其三,轉移國內矛盾,近期特朗普因“愛潑斯坦案”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解職風波焦頭爛額,對歐關稅調整能暫時轉移輿論焦點,營造“外交勝利”的假象。
更讓歐盟難受的是,特朗普的這招“時間差戰術”打得極準。
馮德萊恩7月24日抵達北京時,美國的關稅調整消息已經傳遍歐洲。
原本想借中方力量制衡美國的歐盟,瞬間陷入被動。
歐盟外交官坦言,特朗普此舉讓歐盟在談判中“再無籌碼”,只能被迫接受美國的條件。
而歐盟內部的分歧也在此時暴露無遺:德國等出口導向型國家傾向于妥協,法國等強調戰略自主的國家則主張強硬反制。
但最終歐盟成員國還是在7月24日批準了對美反制清單,計劃對價值93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這場關稅博弈對特朗普而言,降低對歐關稅并非真心讓步,而是一種談判策略。他深知歐盟內部矛盾重重,只要在關鍵節點施壓,就能迫使歐洲就范。
例如,特朗普在7月23日的表態中,特意將對歐關稅與日本并列,暗示歐盟若不配合,就會被排除在“優惠名單”之外。
這種“分而治之”的手段,正是特朗普慣用的談判技巧。
對歐盟來說,這次事件暴露出其戰略定位的尷尬。
馮德萊恩此前一直試圖在中美之間“騎墻”,既想享受中國市場的紅利,又不愿得罪美國。
但現實是,歐盟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根本無法在中美博弈中保持真正的中立。
德國媒體尖銳指出,馮德萊恩的反復橫跳策略,最終讓歐盟陷入“兩面不討好”的境地——既沒能從中國獲得實質性支持,又激怒了美國。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在調整對歐關稅的同時,并沒有停止對華示好。
此前他不僅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出售H20芯片,還暗示中美關稅談判將在下月初重啟。
這種“對華緩和、對歐施壓”的雙重策略,顯然是想在亞太和歐洲兩個戰場同時占據主動。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此舉是想通過分化盟友,集中力量應對中國的競爭7。
馮德萊恩訪華的結果,印證了這種戰略預判。
盡管她在抵達北京后高調宣稱“堅信歐中能夠實現互利合作”,但最終發布的聯合聲明中,除了強調中歐關系重要性和氣候合作外,并未提及任何實質性的貿易協議。
這意味著,歐盟在此次訪華中未能獲得預期的支持,反而讓特朗普的“分化計”得逞。
這場關稅博弈的結局尚未塵埃落定,歐盟雖已批準對美反制措施,但8月1日的關稅大限日益臨近,留給雙方的談判時間不多了。
而特朗普的策略也存在風險——如果歐盟最終選擇強硬反制,可能導致跨大西洋關系進一步惡化,甚至引發全球貿易鏈的連鎖反應。
無論結果如何,這次事件都給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敲響了警鐘。
在單邊主義盛行的今天,任何試圖在大國間投機取巧的行為,最終都可能付出沉重代價。
馮德萊恩的訪華之旅,或許能讓歐盟明白一個道理: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沒有真正的“旁觀者”,只有明確的戰略選擇。
而特朗普的關稅游戲,也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在國際舞臺上,實力永遠是談判桌上最硬的籌碼。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為提高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文中部分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