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7月支持繼續對烏作戰的俄羅斯民眾首次跌破60%。西方情報評估,俄方現實際控制烏克蘭約19%的國土,總面積逾10萬平方公里。
戰果已成,普京的平衡術
俄烏沖突已至第四個年頭,戰場局勢與國內氛圍都發生了微妙變化。俄羅斯現已掌控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全境,南部的赫爾松、扎波羅熱部分區域,以及2014年納入版圖的克里米亞。這些地區構成了俄方實際控制的核心緩沖帶,總面積相當于烏克蘭全境的18%至20%。
掌控這些地盤,遠不止版圖擴張那么簡單。頓巴斯的煤礦、扎波羅熱核電站、赫爾松的農田和黑海出海口,為俄羅斯提供了穩定的能源、安全的糧食與戰略縱深。俄方將這些收獲打包為“歷史歸屬”“民族復歸”,強化社會共識。克里米亞作為黑海艦隊主力基地,更是莫斯科的軍事牌面。
普京本人多次公開、私下釋放“見好就收”信號。2024年5月,路透社披露克里姆林宮高層評估戰果“已足以交待”,并有意凍結現有戰線,避免進一步消耗。俄方宣傳機器將收復領土塑造成“祖國回歸”,強調資源安全、民族復興,為1.4億俄羅斯人營造“勝利感”。
持久消耗下的俄羅斯
民意支持率下滑成為不可忽視的信號。2022年特殊軍事行動初期,俄羅斯國內支持率高達70%以上,到2024年下半年回落到60%左右。列瓦達中心等權威民調顯示,年輕群體對戰爭態度愈發冷淡,厭戰情緒蔓延。傷亡數字的增長、動員潮帶來的社會震蕩,讓克里姆林宮不得不重新考量戰事的邊際收益。
俄烏沖突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西方制裁的全面加碼。盧布貶值、通脹高企、科技與消費品短缺、出口渠道受限。俄官方數據披露,2025年經濟增長率已降至1.4%。軍費開支占GDP的比重逼近10%,與蘇聯末期的“沉重負擔”幾乎持平。軍事動員曾在2022年底引發年輕人大規模外流,普京此后極力避免再次大規模征兵。
國內輿論出現分化。最新獨立民調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希望盡快結束戰爭,30%支持“打到勝利”,40%主張“有條件和談”。老年人對官方宣傳更為信任,年輕人則通過網絡獲取多元信息,對征兵、經濟壓力、未來發展表達擔憂。軍工產業雖帶動就業,但長期消耗已開始侵蝕社會信心。
談判難題與安全困境
普京的“見好就收”策略,實際上是希望用既得戰果換取停火與安全緩沖。但談判桌上的條件始終難以達成共識。2024年6月,普京提出三項停火前提:保留現有占區、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烏克蘭軍隊去軍事化。俄方強調,只有“合法政府”才能代表烏克蘭談判,質疑澤連斯基的任期合法性。
烏克蘭方面堅持要求俄羅斯無條件撤出全部被占領土,包括克里米亞。外長庫列巴形容俄方方案為“偽裝的退讓”,堅決拒絕。基輔政界與社會多數接受“盡快談判”的輿論,但對領土讓步零容忍。最新烏克蘭民調顯示,66%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有“滅國圖謀”,半數以上支持堅持到底。
西方態度同樣強硬。美方公開認定俄方為和平障礙,北約秘書長多次鼓勵烏克蘭加強反攻,承諾軍事援助升級。F-16戰機、遠程導彈逐步交付,但戰場推進速度有限。西方制裁持續加壓,技術、資本和市場對俄方形成擠壓。美國2025年總統大選在即,特朗普團隊曾提議“延緩烏克蘭入約換取武器”,但俄方堅持其底線。
占領區的實用價值被反復放大。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煤礦和重工業帶,為俄羅斯提供能源補給。扎波羅熱核電站則是歐洲最大的單體核能設施,電力輸送直接服務俄方。赫爾松的豐富農田和糧倉功能,支撐俄羅斯糧食出口。黑海出海口讓俄軍戰略縱深延伸至南歐與中東。
俄方將占區視為“歷史歸屬”,國內宣傳口徑統一,強調“保家衛國”“民族復興”。民眾在地圖上看到領土擴大,心理獲得感明顯。高層則以控制區“夠交代”為核心邏輯,避免因進一步擴張帶來傷亡與社會動蕩。
2024年全年,俄軍新增控制區約1500平方公里,但付出的傷亡和經濟代價極高。西方情報估算,俄烏雙方累計傷亡或超百萬人。俄軍推進明顯放緩,哈爾科夫等方向構建緩沖區,烏軍抵抗與西方援助持續消耗俄方耐力。
政治宣傳與國內分歧
俄方宣傳機器不斷強化“勝利敘事”,以鞏固社會共識。年長群體更容易相信官方媒體,年輕人則傾向于獨立思考和反思。獨立調查顯示,即便主張停火的人數增多,絕大部分俄羅斯人對“丟失土地”持強烈抗拒心理。普京團隊將現有戰果包裝為“祖國回歸”,以防控社會不滿。
經濟壓力逐漸滲透社會各層。軍費高企壓縮民生投入,科技與消費品供應短缺成為俄羅斯社會長期隱憂。2025年出口市場受限,經濟轉型步伐緩慢。城市中產階層、年輕人對未來信心不足,厭戰情緒和對和平的渴望日益增長。
普京清楚地意識到,“凍結戰線”并非終極解決方案。歷史經驗顯示,類似格局極易被突發事件打破,隨時可能重啟熱戰。即便國內社會對現有成果勉強買賬,烏克蘭與西方始終不予承認,戰線實際處于高度不穩定狀態。
烏克蘭方面堅持不讓步,西方國家拒絕承認俄控區。俄軍雖然依然擁有部分主動權,但推進節奏遠不如初期。普京希望以“戰果已成”穩住局勢,避免再次動員、社會動蕩與經濟雪崩。未來的局勢極有可能長期僵持,冷和平、冷消耗成為新現實。
俄國內支持率雖有下滑,但“保家衛國”敘事仍有市場。國內分歧加劇,民眾對和平渴望與不愿讓步的心理并存。普京正試圖在安全、經濟、輿論多重夾擊下,尋找一條“體面收場”的路徑。
談判前景與未解懸念
7月,俄烏沖突進入膠著期。俄方希望以現有領土換取停火與緩沖,烏克蘭堅決要求全部收復。西方繼續提供有限升級援助,試圖維持戰場平衡。各方在談判桌上的立場依舊對立,實際停火方案遙遙無期。
特朗普團隊提出“緩入北約換武器”方案未被俄方接受。普京不斷質疑澤連斯基合法性,強調“要與合法政府談判”。北約則持續強調“不讓俄羅斯得逞”。經濟制裁、技術封鎖、資本外流成為俄方不得不面對的結構性難題。
俄軍在新占區構建防線,國內宣傳持續渲染“勝利已成”。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年長群體寄希望于國家“頂住壓力”。停火雖為大勢所趨,但條件極其苛刻,和平遠未可期。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2025-07-25 04:06:普京:俄羅斯將全面實施建設現代化海軍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