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鄭州日產發布了越野技術品牌“ZNA LAB”。作為一個積累了32年越野經驗的技術體系,它的特點在于沒有過多花哨的概念,核心是通過整合動力、底盤、智能、安全等方面的技術,讓不同需求的用戶在各自常接觸的場景里,都能感受到實際的便利——重點不在于靠參數堆砌出“全能”的標簽,而是切實解決實際使用中的問題。
這種務實的導向,在不同用戶的實際體驗中體現得很明顯。比如鄭州日產車隊車手宋海濤,去年參加環塔拉力賽時,開的原廠車在滿是沙丘和交叉軸的“魔鬼賽道”上表現穩定。他提到,最關鍵的是動力輸出穩定,全油門沖沙跑二十多公里,動力沒衰減,散熱系統也扛住了壓力;遇到交叉軸時,電子限滑反應快,空轉輪一鎖,動力就能傳遞到有抓地力的輪子上,低速四驅模式下不用猛沖,穩住油門就能爬上去。這背后,是ZNA LAB在動力維度對極端工況的把控能力——不僅有足夠的動力,還能持續輸出,這種表現給專業玩家在復雜路況中闖蕩提供了底氣。
河南工業大學的王謙老師用納瓦拉(參數丨圖片)體驗“越野+露營”有些年頭了,他最滿意的是原廠提供的改裝便利和供電能力。后斗裝帳篷時,用的是車上預留的螺絲孔,不用額外打孔,4S店還能幫忙備案,改完心里踏實。上次帶學生出去,車尾廚房炒菜用的是行車供電,晚上鎖車放電看電影,折騰到半夜,第二天開車也沒受影響。這其實是ZNA LAB在智能維度的巧思——不只是能放電,還考慮到了露營時“用電不耽誤用車”的實際需求,而原廠預留的改裝接口,也省了用戶自己亂改的麻煩。
玩了十幾年越野的寒青,從帕拉丁換到現在的Z9,最直觀的感受是“省心”。以前遇到不同路況得自己反復調設置,現在車上的全地形模式能直接對應沙地、泥地這些場景,選對模式就能走。窄山路掉頭也比以前方便,按一下坦克掉頭,轉彎能省不少勁,不用來回倒騰。這背后是底盤維度的適配性——硬派車常見的“笨重”被優化了,既能應對復雜路況,日常操作也更靈活。
資深玩家魯蒙開著鄭州日產的車跑過巴丹吉林沙漠、大海道無人區,他總說“每次出去都能安全回來”。這種安全感不是憑空來的,上次在大海道的碎石坡,一塊石頭彈到底盤,護板擋住了,沒傷著管線;車身也結實,側傾大的時候門還能輕松打開。這正是ZNA LAB在安全維度的實在——高強度車身、底盤護板這些設計,經得住長距離、極端路況的磨損,不只是在宣傳里提“安全”。
這些不同用戶的體驗,其實都指向ZNA LAB的核心邏輯:它沒有把“越野”局限在“極端路況”這一個場景里。對偶爾去郊野的人,它能兼顧日常通勤的靈活;對露營玩家,它解決了用電和改裝的麻煩;對重度玩家,它保留了硬派性能又增加了智能便利;對跑賽事的專業車手,它有持續應對極限的可靠性。
32年的積累,讓鄭州日產的硬派底子沒有丟失,而通過ZNA LAB,這些技術正朝著“全場景適配”的方向靠攏——不管是剛接觸越野的新手,還是常年泡在野外的老炮,它都想讓用戶覺得“這車懂我的需求”。這大概就是這個技術品牌最實在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