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看客已經疲了,但新的高潮才剛剛開始,前線俄軍十六萬大軍壓向關鍵地區,擺明了要打一場決定勝負的硬仗。
后方烏克蘭國內爆發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民眾矛頭直指澤連斯基政府的腐敗,甚至有聲音公開預言國家內部可能發生沖突。
與此同時,美國卻忽然將責任引向中國,聲稱中國在“資助”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談判桌掀了,那就用坦克說話
伊斯坦布爾的談判室,椅子還沒坐熱,人就散了,烏克蘭代表畫了個餅,說希望八月底能讓兩國元首坐下來,徹底把這事兒了結。
俄國人把話挑明了:領導見面是來簽字畫押的,不是從頭吵架的,更狠的是,他們干脆釜底抽薪,說澤連斯基任期已到,又沒搞選舉,你拿什么身份來談?
話不投機半句多,停火、會晤這些核心問題,雙方的立場隔著一條馬里亞納海溝,根本填不平,談判桌上談不攏,那就讓戰場見真章。
俄軍的攻勢像野火一樣燒了起來,傳聞中的十六萬大軍壓向波克羅夫斯克,擺明了是要打一場決定勝負的硬仗。
他們玩起了拿手的穿插戰術,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插烏軍防線的軟肋,前線的天平,正肉眼可見地向俄羅斯傾斜。
這也解釋了普京為何不急著簽那張停火協議,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指望在談判桌上靠一張嘴要回來?那是天方夜譚。
特朗普下最后通牒
戰局的走向,似乎踩著一個奇怪的節拍,而定下這個節拍的,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隔空喊話,給俄羅斯設了個“五十天期限”。
他說,要是莫斯科在這期限內不收手,那對不起,俄羅斯和它生意伙伴的頭上,就要懸起更重關稅的大刀。
這話聽著是沖著普京去的,但基輔也聽出了一身冷汗,有美國媒體甚至爆料,特朗普心里盤算過,要用武力把澤連斯基“請”出烏克蘭。
俄羅斯的反應也很有意思:你不是設了期限嗎?那我就在期限來臨前,把軍事行動的油門踩到底,能多占一塊地盤,就能在未來的談判里多一個籌碼。
這一下,烏克蘭反倒迎來了轉機,英國帶頭呼吁盟友,搞個“五十天拼命計劃”,把壓箱底的軍火趕緊往烏克蘭送,好讓普京知難而退。
特朗普本人的態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說要恢復軍援,但他算盤打得精明:貨,我美國出,錢,你們北約歐洲國家掏。
前線在流血,后院也起了火
外部的壓力山大,烏克蘭的內部卻也沒閑著,前總統庫奇馬的顧問甚至公開說,烏克蘭搞不好要爆發內戰。
這話不是空穴來風,七月下旬,基輔爆發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人們走上街頭,把矛頭直指澤連斯基政府的腐敗。
原來澤連斯基不久前才成立了新的反腐機構,轉頭又把它并入一個被指控貪腐的老牌檢察系統,這操作讓民眾炸了鍋:我們前線賣命,你們后方“賣國”?
大家怕的,是西方援助的那些真金白銀和先進武器,還沒到前線,就先被官員們的口袋吞掉大半,這種后院起火的亂象,不僅寒了自家人的心,也讓歐美金主們臉色鐵青。
他們掏錢是為了讓你打贏俄羅斯,不是讓你養肥一群碩鼠,烏克蘭官員自己也承認,國家已經到了“災難性的境地”,武器和錢都快見底,完全是靠西方輸血管吊著命。
美國非得扯上中國
眼看烏克蘭這邊戰事吃緊,美國人卻忽然調轉槍口,把矛頭對準了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國,美國駐北約的代表公開喊話,說中國在“資助”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目的就是把美國拖在歐洲,好讓它騰不出手來管別的事——這話里話外的“別的事”,誰都聽得懂,指的是臺海。
這番話,明擺著是想煽動北約那三十二個成員國,一起“懲罰中國”,好填補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虧空。
邏輯很簡單:我在印太力不從心,不是我自己的問題,都怪中國在歐洲背后使絆子,這口鍋甩得可真夠遠的。
事實上,就在即將到來的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前夕,玩這種小動作,無非是想在談判桌上多一點施壓的籌碼。
結語
對于“資助俄羅斯”這種說法,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早就駁斥過無數次,立場也一直很清楚:勸和促談,中立不站隊。
說白了,美國之所以把亞太戰略的挫折感,一股腦發泄到俄烏沖突和中國身上,不過是在掩蓋自己實力衰退的焦慮。
比如美國海軍的造船廠連自己的訂單都完不成,新航母造不出來,老軍艦一身毛病,軍費開支更是一筆糊涂賬,這些問題,在俄烏開戰前就早已存在。
更重要的是,華盛頓在國際上的號召力也大不如前,日韓澳這些傳統小弟,如今在對華政策上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甚至公開表態,說臺海有事我們不摻和。
這說明什么?說明美國的印太戰略之所以舉步維艱,病根在自己身上,而非別人牽制,戰爭的硝煙,終究只是大國博弈的背景音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