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普京的“50天停戰通牒”剛放出狠話,俄軍卻在烏克蘭前線集結16萬兵力發動猛攻。與此同時,基輔街頭爆發沖突以來最大規模抗議,示威者要求澤連斯基下臺。烏克蘭是否會因此爆發內亂,又會給俄烏沖突帶來怎樣的影響?
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的攻勢正讓烏克蘭防線岌岌可危,最新戰報顯示,俄軍突擊隊利用無人機和FPV自殺式穿越機,對烏軍后勤樞紐紅軍村發起“閃電穿插”,短短數日內撕開數公里缺口。
五角大樓甚至緊急建議烏軍撤離該地區,一旦這個頓涅茨克防御中樞失守,整個東部戰線可能崩潰。
戰場上的碾壓態勢,讓普京信心大增,對于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俄羅斯也選擇了置之不理。克里姆林宮一邊投入1.1萬億美元軍備更新計劃,一邊在全國動員預備役,擺明要打一場長期消耗戰。
烏克蘭這邊的情況卻十分不妙,西方陣營的裂痕卻在此時加速擴大。盡管特朗普突然改口恢復對烏軍援,卻拋出“北約買單”的附加條件,直言這是筆“生意”。
數據顯示,歐盟對烏援助已暴跌50%,而烏克蘭前線兵員缺口高達50萬。這種“美國供貨、歐洲結賬”的模式,讓德國、法國等國家怨聲載道。
更諷刺的是,英國拼命催促盟友加大援助力度,自己卻因經濟衰退遲遲未能兌現承諾。北約的集體行動困境暴露無遺,當特朗普把援烏變成“付費訂閱服務”,歐洲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才是這場戰爭最大的冤大頭。
而正當俄軍在前線勢如破竹時,基輔政權的后院突然起火。澤連斯基強推的“反腐法案”引發軒然大波,該法案將西方控制的獨立反腐機構并入總統麾下,導致首都爆發兩年來最大規模抗議。示威者不僅焚燒法案副本,更公開辱罵澤連斯基,要求他下臺。
這場風暴的根源遠比表面更復雜,2015年烏克蘭為換取西方貸款設立的反腐機構,實際是歐美監控基輔的“遙控器”。
如今澤連斯基試圖掙脫束縛,卻觸發了西方敏感的神經,英國媒體直接警告,此舉可能引發“第二次顏色革命”。
表面上看,民眾是因為某項法律條款走上街頭,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過去三四年里比這更離譜的政策都沒引發這么大動靜,偏偏這次卻鬧得沸沸揚揚。
這說明,這場抗議活動,很可能是特朗普政府開始對澤連斯基采取行動的前奏。屆時澤連斯基下臺,美國會再扶持一個“親美”的總統上臺。美國資深記者前幾天爆料稱,接替澤連斯基的人選是現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烏克蘭前總司令扎魯日內。
那么,如果澤連斯基下臺,會給俄烏沖突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美國的施壓下,烏克蘭很可能會接受“割地求和”的條件,澤連斯基近期突然改口稱“希望結束戰爭”,也是意識到自己隨時可能會被美國換掉。
當前,談判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在于雙方對"勝利"的定義存在本質分歧。俄羅斯堅持將烏克蘭中立化、承認克里米亞及新領土現實作為前提條件,而烏克蘭則要求恢復2014年邊界并追究戰爭責任,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得談判代表們只能轉向戰俘交換這類低敏感度議題尋求突破。
過去,單靠俄羅斯的軍事壓力,其實很難讓烏克蘭妥協。只要歐盟繼續提供資金和武器援助,烏克蘭就能維持基本防御,畢竟前線距離基輔還有一段距離。
但現在不同了,美國想快點結束俄烏沖突,還要換掉澤連斯基,這對于普京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烏克蘭政府的組織能力一旦被削弱,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就會輕松很多。
但想要讓烏克蘭更快妥協,俄羅斯必須獲取更大的勝果,所以俄軍集結大軍,紹伊古還特意訪問朝鮮,獲得外援,準備大干一場。
一旦烏克蘭政局生變,前線烏軍的士氣、指揮體系和后勤保障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俄軍完全可以趁亂加大攻勢,甚至可能突破目前僵持的戰線。
如果俄軍成功奪取紅軍村,普京很將以勝者姿態強推停火協議,而澤連斯基,就是俄烏沖突的第一個政治犧牲品。
之前,西方國家猜測的不錯,烏克蘭和歐洲國家,都是美俄餐桌上的菜,烏克蘭敗了之后,歐盟將會成為最大的輸家。
這再次印證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當美國的盟友,往往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