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葳G聯賽的這事,轉了一圈,最后居然成了羅生門,選秀過去兩周,外界左等右等,等到的不是他簽約G聯賽的官宣,而是一地雞毛的猜測和沉默,經紀公司那句“盡快作出決定的官方說法,放到現在怎么看都像是在畫大餅,球迷都等得快睡著了,結果林葳還是沒動靜。
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G聯賽選秀第八順位本來就不算多大光環,德克薩斯傳奇隊也好,G聯賽也罷,給的年薪才4萬美元出頭,合人民幣28萬,連CBA狀元都不如,更別說和NBA、澳洲NBL這些高水平聯賽比,林葳的中方經紀公司早就算明白了這筆賬,別看外界喊得熱鬧,說林葳要在G聯賽刷一波存在感,實際上人家經紀公司根本就沒打算讓他真去“擺爛,說白了,林葳這波被選中,更像是一次“溢價試探,擺明了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報價,誰給的錢多,咱去哪,不然壓根沒必要遠赴重洋打個低薪聯賽。
說到底,林葳的這次“海外試水從一開始就有點懸,轉投精英傳奇體育,看起來是想借助資源沖一把國際舞臺,現實卻很骨感,經紀公司手里資源多沒錯,韓旭、胡金秋這些頂級球星是有,但把球員送去海外聯賽,還真沒啥操作經驗,指望這家公司一夜之間把林葳推上國際賽場,多少有點理想主義,結果你看,林葳反倒成了“試驗小白鼠,真應了那句話,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算哪。
更尷尬的是,林葳其實還有NBL的選擇,墨爾本聯本來拋來了橄欖枝,想讓他去試訓,結果阿迪達斯歐洲訓練營發揮拉胯,直接被對方教練組否了,原計劃去澳洲的路就這么斷了,外部機會一個個關門,林葳這時候想再回頭撿漏,難度可想而知,經紀公司現在的策略也很明顯,擺出一副“不急不躁的姿態,等著國內外球隊來競價,反正手里還有CBA這張底牌,真到無球可打的時候,再回頭也不算晚。
問題來了,林葳到底值不值更高的身價,這么說吧,他上賽季能拿到CBA本土得分王,數據是好看,場面也有,但說到底,沒進過國家隊,在聯盟中下游球隊刷數據,成色幾何,其實挺值得商榷的,別忘了,CBA狀元年薪也就50萬,真要和G聯賽比,他這點數據優勢其實拉不開太大差距,想靠一紙海外選秀就身價倍增,現實還是太骨感。
再看經紀公司的操作,表面上看是“為球員爭取更多利益,其實更像在賭一把市場行情,錯過了G聯賽、NBL,結果手里只剩CBA這一條路,林葳的職業規劃幾乎成了“價高者得的拍賣現場,問題是,國內俱樂部會為他“對噴到什么價,外部聯賽又有沒有那個耐心等他回頭,這兩周的沉默其實已經說明問題——市場并沒有想象中熱烈,真正搶人的俱樂部,估計也就那么幾家。
站在球迷的角度,其實挺無奈的,一方面希望林葳能闖出國門,哪怕是G聯賽,能刷臉也行,另一方面又怕他成了“留洋炮灰,最后還是得老老實實回CBA“擺爛,更尷尬的是,現在的局面,林葳自己說了不算,全靠經紀公司操作,等來等去,最后浪費掉一整個夏天,連個像樣的訓練營都沒趕上,真要回頭打CBA,狀態和形象也容易被拉低。
回到現實,林葳這波操作說白了就是“高開低走,選秀那會兒外界一片點贊,覺得中國球員又要留洋了,結果兩周過去,熱度沒了,機會也快被消耗光了,誰都知道,籃球這個圈子,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真成了“笑談,你說巧不巧,經紀公司一心想抬價,反而把牌打爛了,林葳本來還能有點海外試水的資本,現在倒像是被動回流,怎么看怎么憋屈。
最后總結一句,林葳G聯賽選秀這事兒,最后十有八九還是要回CBA收場,這波“操作空間看似很大,實則就是個“空頭支票,選秀成了流量,合同成了擺設,真要論誰在“擺爛,其實不是林葳本人,而是那些把球員當籌碼的經紀公司和市場,現實再殘酷,也得有人買單,林葳這一課,怕是要交得比誰都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