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萬聯萬象,作者|龍貓,編輯|時楠
2025年7月22日,備受矚目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正式揭曉,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之一,該榜單反映著各行業頭部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市場格局。
在大宗商品領域,鋼鐵、有色金屬、煤炭、油氣四大傳統板塊表現依然搶眼,共有70余家企業上榜,其中既包括營業收入超千億的產業巨頭,也不乏利潤表現亮眼的細分市場領導者。
萬聯萬象將系統梳理這四大板塊上榜企業的整體表現,深入分析大宗領域的競爭格局與盈利特征,并聚焦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解讀其能夠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戰略密碼,以及時代之下行業的進退之道。
01 鋼鐵板塊:寶武持續領跑
鋼鐵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在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中表現尤為突出,共有23家企業入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鋼鐵產業在中國工業體系中的支柱地位,也反映了行業經過多年兼并重組后市場集中度的顯著提升。
鋼鐵板塊2025年呈現出"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顯著特征,上榜企業合計營業收入與2024年基本持平,但內部競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以絕對優勢繼續領跑行業,但其排名從2024年的第12位下降到2025年的第21位;營業收入高達1251.1億美元,利潤達到24.97億美元,兩項指標均大幅領先于其他鋼鐵企業。寶武集團的優異表現得益于其持續的兼并重組戰略和前瞻性的產能布局,通過吸收合并多家地方鋼鐵企業,寶武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并在高端產品領域建立了顯著的技術優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寶武的利潤額接近整個鋼鐵板塊上榜企業利潤總和的50%,這一數據凸顯出行業"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正日益加劇。
與寶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大型鋼企的經營困境。
鞍鋼集團雖然以362.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106位,但卻錄得13.82億美元的虧損,成為鋼鐵板塊中虧損最嚴重的企業。同樣陷入虧損的還有柳州鋼鐵(虧損0.6億美元)、福建三鋼閩光(虧損1.77億美元)、安陽鋼鐵(虧損4.55億美元)等地方國企。這些企業的困境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擠壓利潤空間;二是區域市場需求不足導致產能利用率低下;三是產品結構偏中低端,缺乏市場競爭力。
民營鋼鐵企業在榜單中展現出差異化競爭優勢。青山控股以565.2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64位,其9.61億美元的利潤表現可圈可點;敬業集團在營收512.2億美元的基礎上實現了3.2億美元的利潤,排名上升至第74位;江蘇沙鋼營收376.2億美元,利潤1.97億美元,保持了穩定的行業地位。
這些民營鋼企的共同特點是聚焦細分市場,如青山控股在不銹鋼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沙鋼在高端線材市場的優勢等,通過專業化經營實現了優于行業平均的盈利水平。
鋼鐵板塊呈現出的兩極分化趨勢值得關注。一方面,寶武集團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創新持續擴大領先優勢;另一方面,產品結構單一、區域屬性強的地方鋼企面臨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2025年榜單中有6家鋼鐵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面接近三分之一,這一現象預示著行業整合仍將繼續深化。未來,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和環保要求的提高,鋼鐵行業的競爭將更加聚焦于綠色低碳技術和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02 有色板塊:利潤表現亮眼
有色金屬行業作為高端制造業和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撐,在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優異的盈利能力。本次共有29家有色金屬企業上榜,數量較上年有所增加,反映出行業整體規模的持續擴張。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有色板塊企業的利潤表現普遍優于鋼鐵和煤炭行業。
有色板塊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格局,涵蓋了銅、鋁、鉛鋅、鉬、稀土等多個細分領域。中國五礦集團以1158.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領跑行業,排名第26位;江西銅業和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分別以776.7億美元的營收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雖然營收略低于江西銅業,但利潤卻達到20.14億美元,是江西銅業(3.64億美元利潤)的5倍以上,這種營收規模相近但盈利能力懸殊的現象,揭示了有色行業企業商業模式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巨大差異。
鋁產業鏈企業在2025年榜單中表現尤為突出。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雖然營收僅為217.0億美元,排名第163位,但卻創造了31.09億美元的驚人利潤,利潤率高達14.3%,這一表現甚至超過了眾多科技企業;同樣主營鋁業的山東南山鋁業營收46.53億美元,利潤6.71億美元,利潤率也達到14.4%。
這些數據表明,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和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鋁加工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特別是那些具備完整產業鏈和高端產品生產能力的企業,能夠獲取超額利潤。
貴金屬與稀有金屬企業在盈利能力上同樣表現搶眼。洛陽欒川鉬業集團營收296.1億美元,利潤18.81億美元;西部礦業營收69.53億美元,利潤4.07億美元;中國有色礦業營收38.17億美元,利潤3.99億美元。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擁有稀缺資源儲備和技術加工能力,在新能源電池材料、高端合金等戰略性領域占據重要位置。
特別是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對銅、鋰、鈷、鎳等金屬的需求持續增長,為相關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有色板塊的國際化程度明顯高于鋼鐵和煤炭行業。紫金礦業、中國五礦、洛陽鉬業等龍頭企業海外資產和收入占比均已超過30%,在全球礦產資源布局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紫金礦業憑借在剛果(金)、塞爾維亞等地的優質礦山,實現了業績的跨越式增長;洛陽鉬業通過收購剛果(金)Tenke銅鈷礦等項目,成為全球重要的鈷供應商。這種全球化經營戰略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資源保障,也有效分散了區域市場風險。
有色行業也面臨著明顯分化。一方面,擁有優質礦山資源和技術優勢的企業利潤豐厚;另一方面,單純依靠冶煉加工的企業則盈利微薄甚至虧損。海亮集團營收361.7億美元卻虧損0.01億美元;白銀有色集團營收120.6億美元,利潤僅0.11億美元,利潤率不足0.1%。
這種分化預示著未來行業整合將加速,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同時,隨著ESG投資理念的普及,礦產企業的環保和社會責任表現也將日益影響其市場估值和融資成本。
03 煤炭板塊:利潤回升未來可期
煤炭行業作為中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在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中呈現出利潤普遍回升的態勢,14家上榜企業中有13家實現盈利,且多家企業利潤增幅顯著。這一表現與2024年相比有明顯改善,反映出在"能源保供"政策支持下,煤炭行業經營環境趨于穩定。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板塊的盈利集中度極高,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兩家龍頭企業貢獻了板塊絕大部分利潤,中小型煤企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以1076.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和69.02億美元的凈利潤,成為煤炭板塊當之無愧的"雙料強者",其利潤規模領跑煤炭行業。國家能源集團的優異表現得益于其"煤電化運"一體化運營模式,通過產業鏈協同有效對沖了煤價波動風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集團凈利潤率高達6.4%,遠高于煤炭行業平均水平,這種高質量的盈利模式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成功范例。
山東能源集團以1204.3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煤炭板塊第一(總榜單第23位),但利潤僅為1.05億美元,利潤率不足0.1%,與其營收規模形成巨大反差。這一現象主要源于集團在省外煤礦整合中承擔了較多社會責任項目,以及新能源領域的戰略性投入大幅增加。
相比之下,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在保持736.8億美元較大營收規模的同時,實現了13.59億美元的利潤,展現出更為均衡的發展質量。陜煤的成功在于其先進的煤礦開采技術和高效的經營管理能力,其旗下多家煤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煤炭板塊中專業煤機企業的表現可圈可點。鄭州煤礦機械集團以51.5億美元營收實現5.48億美元利潤,利潤率高達10.6%,這一表現甚至超過了許多高科技企業。鄭煤機的成功印證了中國煤礦機械化、智能化升級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隨著"智慧礦山"建設的全面推進,煤機裝備行業有望保持持續增長。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寧夏寶豐能源集團,雖然營收僅45.8億美元,但利潤達8.81億美元,利潤率高達19.2%,其成功秘訣在于"煤制烯烴"現代煤化工路線的精準布局,實現了煤炭資源的高附加值轉化。
煤炭行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晉能控股集團雖然以514.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72位,但卻虧損3.53億美元;淮河能源集團營收41.7億美元,利潤僅1.19億美元,利潤率2.9%;永泰能源營收39.4億美元,利潤2.17億美元,利潤率5.5%。
這些數據表明,缺乏產業鏈延伸能力和資源稟賦優勢的中型煤企仍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特別是在"雙碳"目標背景下,煤炭企業面臨環保投入增加和碳排放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煤炭板塊的轉型探索已初見成效。多家上榜企業在保持煤炭主業穩定的同時,積極布局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業務。國家能源集團的風電裝機容量已位居全球前列;山東能源集團在氫能領域的投入逐年加大;陜西煤業通過資本運作介入光伏產業鏈。
這種"傳統能源+新能源"的雙輪驅動模式,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為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道路。2025年榜單顯示,積極轉型的煤炭企業普遍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更高估值,這將成為推動行業深度調整的重要力量。
04 油氣板塊:頭部效應顯著
中國油氣行業在《財富》中國500強中展現出明顯的梯隊分布和央企主導的特點。上榜的8家油氣企業總營收規模龐大,其中前三強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合計營收超過9500億美元,占行業上榜企業總營收的90%以上,凸顯出行業高度集中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營收規模相當(分別為4126億和4075億美元),但中國石油224億美元的利潤是中國石化80億美元利潤的近三倍,這種盈利能力的顯著差異反映出兩家企業不同的業務結構特點。
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為例,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其4126.5億美元的營收和224.2億美元的利潤(利潤率約5.4%)體現了其在上游勘探開發領域的強大實力。該公司擁有國內最豐富的油氣資源儲備,但同時也面臨著國際油價波動的經營風險。
相比之下,作為民營代表企業的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雖然規模較小(營收188.9億美元),但其專注于天然氣分銷和清潔能源的商業模式展現了民營企業的靈活性,3.3%的利潤率也反映出細分市場的競爭態勢。
當前,中國油氣行業正面臨多重轉型壓力。在碳中和目標下,傳統油氣企業需要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的步伐。隨著油氣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預計未來民營企業將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同時,以三大央企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應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復雜變化。整體而言,中國油氣行業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從傳統能源向低碳轉型的關鍵發展階段。
05 結語
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大宗商品領域榜單,清晰地勾勒出鋼鐵、有色金屬、煤炭和油氣四大板塊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一是資源與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無論是寶武集團的技術優勢,還是紫金礦業的資源儲備,都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組成部分;
二是產業鏈整合能力決定盈利水平,國家能源集團的一體化運營、山東南山鋁業的完整產業鏈,都為企業帶來了超額利潤;
三是轉型創新成為發展必由之路,無論是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還是煤炭企業的新能源布局,或是石油企業的綠色轉型,都顯示出傳統大宗商品企業正在積極適應新的發展環境。
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不僅是對當下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更是觀察中國基礎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窗口,其所揭示的發展規律和行業共性問題,值得每一位行業從業者和觀察者深入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