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球最危險的地區(qū),不是加沙,也不是臺海,而是烏克蘭東部。僅僅一周,俄烏前線出現歷史級兵力變動,基輔政局突變,歐美媒體驚呼“烏克蘭局勢或將徹底失控”。據英國《經濟學人》、美國國防部與歐盟防務局7月最新數據,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集結了16萬大軍,成為年內最大規(guī)模的地面攻勢。與此同時,基輔街頭爆發(fā)了自2022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抗議示威,澤連斯基的政治命運被全球關注。
俄軍攻勢空前,烏東戰(zhàn)局突變
波克羅夫斯克,這座烏克蘭東部的交通與工業(yè)重鎮(zhèn),幾乎一夜之間成為全球關注的中心。7月中旬,俄軍以16萬兵力為核心,配合大批裝甲突擊群和無人機部隊,對波克羅夫斯克展開了多向包圍。俄軍多路并進,火力覆蓋南北,克拉斯諾利曼斯卡婭礦區(qū)、羅金斯卡婭礦區(qū)變成攻防要塞。
衛(wèi)星圖像顯示,俄軍在南部高地布設了遠程火炮和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東線無人機集群頻繁切斷烏軍補給線。美國五角大樓消息人士警告,波克羅夫斯克的失守將意味著烏克蘭東部防線整體崩潰,危及整個頓巴斯地區(qū)。
俄羅斯新款龍卷風遠程火箭炮
俄軍并未追求“閃電戰(zhàn)”的速勝模式,而是以消耗為主,打擊烏軍有生力量與后勤樞紐。紅軍村成為焦點,俄軍FPV自殺式無人機穿插突防,數日內“撕開數公里缺口”。烏克蘭國防部公開承認,東部兵力缺口已達50萬,俄軍壓境令前線壓力急劇增大。
歐盟防務局7月最新報告稱,俄軍近兩個月加緊裝備更新,僅2025年一季度,俄方在戰(zhàn)場投入的新型裝甲車輛和無人機數量同比增長37%。克里姆林宮同時宣布,啟動1.1萬億美元軍備更新計劃,全國預備役全面動員,釋放出“持久戰(zhàn)”信號。
基輔政局動蕩,抗議潮席卷首都
俄軍攻勢讓烏克蘭軍事壓力暴增,更意想不到的是,基輔政局同步陷入極度不穩(wěn)定狀態(tài)。7月下旬,澤連斯基推動的“反腐法案”成為引爆點。這項法案將原本由西方嚴格控制的獨立反腐機構并入總統(tǒng)府,被國內保守派和部分親美勢力視為“權力擴張”,也引發(fā)西方國家強烈不滿。
7月25日夜,基輔市中心爆發(fā)萬人抗議,抗議者焚燒法案副本,高呼口號要求澤連斯基下臺。社交媒體上,相關話題一度沖上烏克蘭輿情熱榜前三。英國媒體警告,烏克蘭可能面臨“第二次顏色革命”。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推動烏克蘭政權更替,現任駐英大使、前總司令扎盧日內已成為潛在接班人選。
烏克蘭總統(tǒng)職位向來高危。自2014年以來,已有兩任總統(tǒng)因國內政治動蕩而提前離任。澤連斯基原定任期于2024年5月屆滿,卻因戒嚴令強行延長。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跌至49%,大幅落后于扎盧日內。
西方分歧嚴重,烏克蘭孤立無援
俄烏沖突進入2025年7月后,外界最大擔憂并非俄軍進攻速度,而是烏克蘭的“孤立”狀態(tài)正在加速形成。特朗普政府恢復對烏軍援,但前提是“北約買單”,將對烏援助變成“生意”。歐盟對烏援助同比暴跌50%,德國、法國等國因財政壓力怨聲載道。
英國盡管高調呼吁“盟友加碼”,自身卻因經濟衰退遲遲未兌現承諾。北約集體安全機制面臨空前考驗,歐洲防務一體化步伐被迫放緩。
美國國防部7月發(fā)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烏克蘭前線兵員短缺問題已成系統(tǒng)性風險。當前烏軍實際作戰(zhàn)兵力與2022年高峰期相比下降超過40%,后備動員進展緩慢。美方擔憂,若東部防線失守,俄軍有能力在兩個月內推進至第聶伯河西岸。
俄軍攻勢之下,烏克蘭對西方的“依賴”反而成了最大短板。特朗普“50天?;鹜骸痹饪死锬妨謱m公開無視,普京選擇強硬對抗,全面動員國內戰(zhàn)爭潛力。
澤連斯基成第一個犧牲品
烏克蘭政局混亂、軍事壓力空前,澤連斯基個人命運成為外界關注核心。作為2019年以“反腐”“和平”形象上臺的總統(tǒng),澤連斯基在俄烏沖突全面爆發(fā)后,一度被西方捧為“自由世界象征”。但自2024年起,烏克蘭國內外形勢急轉直下。
2025年7月,澤連斯基推動的“反腐法案”被視為試圖擺脫西方“遙控”,但反而激發(fā)了國內外反彈。韓國等國的局勢也為澤連斯基敲響警鐘:任何試圖擺脫美國直接控制的政治人物,都必須面對極高的政治與人身風險。
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披露,特朗普政府已秘密接觸烏克蘭軍政高層,考慮推行“政權更替”方案。扎盧日內作為“親美”形象的新星,獲得美歐多方背書。烏克蘭國內對澤連斯基“戒嚴延任”愈發(fā)不滿,民眾抗議與精英分裂同步升級。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澤連斯基已成“第一個犧牲品”,他所代表的“戰(zhàn)爭總統(tǒng)”形象難以維系,未來可能以“流亡”或“被替換”收場。特朗普政府出于美俄戰(zhàn)略平衡、歐盟壓力,急于推動烏克蘭政局穩(wěn)定,但誰能填補權力真空仍難預測。
扎盧日
臺海與半島風云,全球博弈再升級
烏克蘭危機背后的地緣較量遠未結束。2025年7月,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拒絕美國把“美韓共同防御條約”擴大到臺海,公開表態(tài)“臺海事務與韓國無關”,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與朝鮮關系。這一舉動令美國“亞太戰(zhàn)略”受阻,也加劇了美歐對“盟友可靠性”的擔憂。
臺海局勢緊張,韓國、日本、澳大利亞都在重新評估與美國的安全合作。全球防務產業(yè)鏈出現新一輪調整,俄羅斯與朝鮮、伊朗的軍事協(xié)作引發(fā)關注。全球多國防務預算持續(xù)上漲,國際能源、糧食與金融市場波動更加劇烈。
俄烏沖突、臺海危機、半島變局三重壓力下,國際秩序正處于劇烈動蕩期。美歐盟友體系出現裂痕,傳統(tǒng)“安全傘”作用被質疑,新興大國加緊戰(zhàn)略布局。
誰是下一個“犧牲品”?
烏克蘭危機對全球局勢的影響遠超一場局部戰(zhàn)爭。面對俄軍壓境與國內政局動蕩,西方“安全共同體”理念遭遇嚴峻挑戰(zhàn)。澤連斯基的命運或許預示著,未來任何一個試圖在大國博弈中“獨立自主”的小國領袖,都難以避免成為世界棋局下的“犧牲品”。
歐洲主要國家已悄然調整對烏政策,更多關注“止損”與“安全緩沖”。美國則將烏克蘭作為與俄羅斯談判的“籌碼”,并轉移戰(zhàn)略重心至亞太。
俄軍16萬大軍壓境、基輔騷亂、政權更替的三重危機,標志著烏克蘭戰(zhàn)爭進入新的不確定階段。未來數月,全球關注的焦點將不僅僅是前線的推進速度,更是烏克蘭內部的權力更迭與國際格局的深刻再造。
參考資料:外媒:烏克蘭爆發(fā)大規(guī)模反政府抗議活動,澤連斯基發(fā)聲
2025-07-23 20:22·環(huán)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