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日本政客在臺灣問題上很激進,總喜歡叫囂所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所謂“日本要聯手美國應對臺海變化”,就差明說不許中國統一了。然而最近,日本政界和媒體對臺灣的聲音,幾乎消失不見,就連往日高調挺臺的議員,也集體沉默。原是中國捏住了日本的七寸:琉球群島。
回顧前幾年,日本政府在臺灣問題上非常活躍。早在2021年,日本前副首相麻生太郎就曾公開放話:“如果臺灣有事,日本也必須保衛臺灣。”這句“挺臺宣言”一度被西方媒體大肆報道,日本似乎在臺海問題上選擇了徹底跟隨美國。
但到了2023年、2024年,局勢卻開始逆轉。
2023年4月,日本國會里,立憲民主黨的原口一博在質詢時拋出問題:外相是否同意“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結果林芳正一口回避:“不予置評”。要知道,這位林芳正是自民黨重量級人物,長期在日本外交、防務核心圈活動,態度的轉變絕非偶然。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開始對臺灣保持距離。2024年,日本拒絕了臺灣前領導人訪日,外交口徑也變成了“維持臺海和平”,卻刻意避開任何涉及干預的表態。
而2025年初,更是直接“掀底牌”:日本國安學者明確表態,如果臺海發生沖突,日本只會“防衛尖閣諸島”,不會直接介入。這種立場,放在過去,簡直是不可想象的軟化。
日本的態度之所以突然轉變,不是他們變得理性了,而是因為——中國捏住了他們的命門,那就是琉球群島,也就是現在的沖繩縣。
琉球的歷史,說到底,是日本一直不愿提起的“痛點”。
琉球原本是一個獨立王國,早在明朝就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每年派遣使團到北京朝貢。王位繼承都要經過中國冊封,文化、禮儀、制度都深受中華影響。可以說,琉球的根,不在日本,而在中華文明圈。
直到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悍然派兵吞并琉球,強行設為“沖繩縣”,并開始一系列文化清洗政策,壓制琉球語言和傳統,推行日本化教育,把琉球徹底“改造成日本的一部分”。
這段歷史,日本一直回避。二戰后,《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明確要求日本歸還通過武力侵占的中國領土。臺灣、澎湖列名在列,琉球雖由美軍代管,但主權歸屬始終存在爭議。
1972年,美國把琉球行政權交還日本,中國并未承認這個安排。但當時中國正忙于國內改革和經濟重建,沒把琉球問題擺上臺面。而現在,時機變了。
從2023年開始,中國在琉球問題上的態度越來越明確,不再“溫和含蓄”。
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在公開場合會見沖繩副知事時,明確強調了琉球與中國的歷史聯系,并表示愿意發展“地區對話”。這種表述看似外交辭令,實則暗藏深意:繞過東京,與沖繩地方“直接接觸”。
更敏感的是,沖繩知事玉城丹尼親自訪華。他去了通州的琉球王墓地,用的是琉球傳統禮儀和中國香燭,祭拜方式完全照搬古制。他還前往福建福州,參觀琉球使節曾駐足的舊館——展示了琉球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系。
更讓日本政府頭疼的是,沖繩本地民意也在轉向。根據調查,只有不到3%的沖繩人認為自己是“日本人”,更多人傾向于獨立或高度自治。而美國在沖繩的駐軍基地,占了日本所有美軍基地的七成,幾乎壟斷了日本的“第一島鏈防線”。
換句話說,如果沖繩出問題,日本的整個西南門戶就“敞開大門”。除了歷史與民意的雙重壓力,中國在軍事上的動作也非常精準,直指琉球防線。
從2023年開始,中國空軍多次派遣轟-6K轟炸機飛越宮古海峽,逐步“熟悉路線”。在海軍層面,解放軍艦艇穿越琉球周邊海域的次數翻了三倍。到了2025年,中國無人機甚至深入沖繩南部海域進行“海面掃描”。
這些軍事動作不像“演練”,更像實戰化巡航。琉球地處臺灣與日本本土之間,是美軍維系“第一島鏈”的核心。一旦中國掌握了這一帶的主導權,不僅臺灣局勢將徹底“去日化”,連美軍在亞太的前沿基地也將失去戰略支撐。
正因如此,日本國防部2025年初被迫制定“避難計劃”:若沖突爆發,要在6天內撤離先島群島的12萬人。表面是應對自然災害,實質是防范臺海爆發后的連鎖反應。
說白了,日本知道:一旦臺灣有事,琉球首先“躺槍”。在多重壓力之下,日本的外交動作開始悄悄“降溫”。
2024年,日本政府以“疫情考量”為由,拒絕臺灣前高官訪問東京,強調“尊重一個中國政策”。2025年,日本更是取消所有官方對臺論壇,把交流“下沉”至民間學術機構。
與此同時,沖繩地方設立了“地區外交室”,嘗試繞開日本中央,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玉城丹尼高調推動與中國的經濟交流,還希望開通直航航班,重建“民間關系紐帶”。
這一切,其實都是在試圖“去中心化”,為琉球“去東京化”埋下伏筆。
而中國這邊,也抓住機會加強民間聯動。在社交媒體和短平臺上,越來越多關于琉球與中國關系的爆紅,甚至有海外媒體爆料稱,中國可能在“有組織地推動琉球歷史認知重建”。
這些動作看似“軟”,但實際非常“硬”。從“高喊挺臺”到“緘口不言”,日本的轉變背后,不就是害怕失去琉球嗎?琉球一旦失控,日本失去的,不只是一個“西南島嶼”,而是整個戰略主動權。
而中國則在一步步靠實力說話:軍事巡航、歷史話語、民間聯動,多線齊發,穩準狠。
臺灣問題上,日本如今不敢再輕舉妄動,是因為它終于意識到,臺海的每一個動作,琉球都可能“遭殃”。面對中國的戰略反制,日本的“挺臺姿態”開始變得理智,甚至被迫低頭。
或許,未來幾年,我們還會看到日本繼續“裝聾作啞”。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一旦惹火燒身,琉球,就是日本最怕失去的一張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