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玉器從商代的神秘主義逐漸轉向禮制化的表達,而玉虎頭作為其中的重要品類,既保留了遠古圖騰的獰厲之美,又融入了周人“禮以別異”的秩序觀念,成為權力與神威的象征。
西周玉虎頭多呈扁平片狀,造型洗練而富有張力。工匠以簡練的陰刻線勾勒虎的面部特征:圓睜的雙目如銅鈴,直立的三角形雙耳警覺豎起,寬大的鼻翼與咧開的嘴部形成夸張的“咆哮”表情,露出鋒利的獠牙。這種夸張的表現手法并非單純的寫實,而是刻意強化虎的威猛與獰厲,使之成為震懾邪祟的“辟邪之器”。
在紋飾處理上,西周玉虎頭常以“臣字眼”表現雙目——眼眶呈“臣”字形,內刻短促有力的陰線,既突出了虎的警覺,又暗含“臣服”的隱喻,與周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秩序相呼應。部分玉虎頭還會在額部雕刻簡化的“王”字形紋樣,進一步強化其作為權力象征的屬性。
從功能上看,西周玉虎頭多作為組玉佩的構件或飾物,佩戴者借此彰顯身份與威儀。與商代玉器追求神秘詭譎的風格不同,西周玉虎頭更注重線條的規整與比例的協調,體現了周人“以禮節制”的審美取向。
這些歷經三千年的玉虎頭,不僅是古代工匠高超技藝的見證,更承載著西周時期“神權”與“王權”交織的社會意識形態。它們獰厲而不失克制,威嚴而暗含秩序,成為中華玉文化中極具時代特色的經典符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