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津巴布韋舉辦的《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新一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名單揭曉,浙江杭州、溫州雙雙獲得該稱號。至此,中國獲認證城市總數達22個,穩居全球首位。
“國際濕地城市”認證作為全球濕地保護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旨在應對城市化進程中的濕地退化危機,表彰在濕地保護與城市和諧共生方面成就卓越的城市。自2017年該認證啟動以來,全球43座獲認證城市中,中國城市已達13座。此次全球新增31座認證城市中,中國占據9席,而浙江成為全國唯一一次性入選兩城的省份,創下最新紀錄。
“濕地是杭州的生態命脈,更是文化根脈”,杭州市林業水利局負責人表示。杭州以13.43萬公頃濕地資源覆蓋全市8%陸域面積,濕地資源豐富,并不斷通過自身實踐為世界濕地城市建設提供諸多寶貴經驗。
政策層面,《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創新實施三級濕地分類管理,對121萬畝保護濕地給予年度生態補償,而今年成立的全省首個市級濕地保護協會,更推動單一管理走向區域共治;治理手段方面,數字化治理正成為新引擎——西溪濕地依托全國首個國際重要濕地數字化項目,實現全域水質動態監測、鳥類智能識別及生態風險預警,推動“治理”向“智理”轉變;此外,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還創新提出“金鑲玉”發展模式——以濕地生態為“玉”,帶動周邊區域復合發展,構建“人濕共生”的和諧圖景。
“浙南水鄉”溫州憑借22.33萬公頃濕地資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濱海生態修復路徑,標志性成果持續涌現。
2023至2024年間,溫州突擊清除入侵物種互花米草4.9萬畝,恢復的灘涂濕地吸引數萬海鳥棲息,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中轉站”;南麂列島成為浙江首個海洋類國際重要濕地;龍港新美洲濕地躋身國家重要濕地……此外,立法保障也同步推進,《溫州市濕地保護辦法》施行后,創新建立“六督”機制與公眾參與平臺,推動全市濕地保護率達61.09%。
杭溫雙城的實踐充分印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能。如今,這份“浙江智慧”正在國際舞臺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不斷為全球濕地保護貢獻中國方案。就在今年9月,杭州還將迎來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中國濕地保護的創新經驗必將持續向世界傳遞綠色發展強音。(實習生:林夢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