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佛山出現一起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疫情。截至7月22日,佛山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已超過3000例。基孔肯雅熱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且流行范圍持續擴大。我國媒介伊蚊(俗稱花斑蚊)分布廣泛,加上近年來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增加,導致本地傳播風險日益升高,亟需引起公眾警惕。
基孔肯雅熱是什么病?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各年齡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發病,以高熱、皮疹、肌痛和關節痛為特征,極少數患者可出現出血、腦炎、脊髓炎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健康人被帶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將在人體內潛伏1到12天,一般為3到7天。病毒在蚊體內存活時間較長,甚至終生具有傳染性。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基孔肯雅熱可以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傳播。
如何應對基孔肯雅熱?
一旦出現發熱、關節痛或皮疹等癥狀,務必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明確診斷,早期及時對癥處理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
針對基孔肯雅病毒,盡管目前尚無批準的特效藥,但科學界一直在積極尋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案。其中,海正藥業旗下海復康法維拉韋片是國內首個獲批的抗RNA病毒藥物,其廣譜抗病毒的特性,在多項體外實驗研究中顯示出對抗基孔肯雅病毒的良好潛力。研究結果表明,特別是在急性感染早期使用法維拉韋進行干預,可能有助于降低關節處的病毒載量,減輕炎癥和腫脹等癥狀,縮短病程,從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結局。這些積極發現使其成為當前抗基孔肯雅熱藥物中備受關注和具有重要前景的候選藥物之一。
除此之外,對癥支持治療主要以緩解癥狀為主:
退熱止痛: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等常用退熱和緩解輕中度疼痛(關節痛、肌痛)的藥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炎藥,以防增加出血風險。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也是輔助手段。
充分休息與補液: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勞累。多飲水或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
重癥管理:對于出現持續高熱、嚴重關節痛、呼吸困難、神經系統癥狀(如劇烈頭痛、意識障礙)或出血跡象的患者,需立即住院,接受密切觀察和專業的支持治療(如補液、止痛管理等)。
如何預防基孔肯雅熱?
應對基孔肯雅熱,預防也很重要。預防基孔肯雅熱的關鍵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需要以清理蚊幼蟲孳生地為基礎,并根據情況合理使用生物、物理和化學方法殺滅蚊蟲,并防治蚊蟲叮咬。具體措施包括:外出活動時做好防蚊準備,著長衣長褲、遠離草叢等蚊蟲孳生場所、科學合理使用驅蚊劑防止蚊蟲叮咬。
面對基孔肯雅熱,也無需過度恐慌,平常注意防護,降低感染風險,出現相關癥狀及時就醫。讓我們一起科學應對,安心享受夏日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