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雪泓
走進天壇公園西門,一處掛著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祈和驛站”牌匾的四合院映入眼簾。院落雅致寧靜,幾處綠植錯落有致,調解桌一隅茶香裊裊。將群眾請進院中,讓情緒先“涼一涼”,再釋法說理,原本激烈的情緒沉了下來。
7月24日,東城公安分局矛盾糾紛化解中心“祈和驛站”正式揭牌啟用。驛站引入公、檢、法等多元力量,通過“常駐制+輪駐制+隨駐制”,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打造具有首都核心區特色的基層矛盾糾紛治理模式。
胡同脈絡深處,柴米油鹽之間,那些看似微小的矛盾糾紛,牽動著百姓的安寧和社會的穩定。
“天天半夜被鬧鈴吵醒,誰能忍得了!”
“她先用震樓器報復的,哪還能睡安生?”
一個震樓器,一段手機鬧鈴聲,激化了一場鄰里糾紛。
家住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廣渠門北里社區的李女士報警稱,最近被樓上凌晨4點的手機鬧鈴聲搞得神經衰弱、心煩意亂,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報警電話里,李女士情緒激動,言辭激烈。東花市派出所副所長孟書樵馬上前往了解情況。原來,李女士經常因為樓上的各種聲響心煩意亂。最近,她甚至在房間里用上了震樓器,一旦出現聲響,她就架起震樓器“報復”樓上鄰居。樓上鄰居也不甘被“折磨”,每天凌晨4點鐘,手機鬧鈴準時響起,還刻意把手機放在地板上,雙方矛盾不斷激化。
孟書樵首先嚴肅告知李女士,隨意使用震樓器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李女士意識到錯誤,表示不再使用震樓器。樓上鄰居也表示將立即停止打擾樓下的行為,并將家里的桌椅、硬物加裝海綿防護墊。經多次調解,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矛盾一旦發生,就要盡快化解,需要其他部門參與的,我們積極協調,推動共同解決。只有老百姓打心底里對矛盾的調處認可了,‘心結’打開了,才能真正做到‘事了’?!睎|花市派出所政委馬春陽說,打造“祈和驛站”,正是源于對這些“瑣碎卻關鍵”的細節洞察。
“調解的場所變了,調解的氛圍就變了?!必撠熋芗m紛化解工作的民警袁菁說。
2024年以來,東城公安創新推出“四個好”執法標準、信訪工作“四三三”工作法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三步曲”等做法,探索建立“祈和驛站”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納入法治軌道,通過明確職責邊界,規范流程,推動各類矛盾依法依規解決。
東城公安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雁斌向記者介紹,東城公安將“矛盾化解前置”作為重點方向,從源頭預防、過程介入、結果評估多環節聯動發力,逐步構建起“主動發現+多元調解+分類化解”的閉環體系?!捌砗汀笔菍ζ桨驳钠碓福彩菍仓蔚嫩`行;“驛站”是服務的前哨,也是群眾信任的依靠。通過“祈和驛站”建設,東城公安不斷完善民警“在社區”工作機制,從源頭化解潛在風險,不斷織密基層治理“防護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