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膽寧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在第8屆東方消化病大會期間亮相。“這不僅是一部用藥指南,更是《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具體落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鄒多武教授強調,專家組在梳理膽寧片30余年臨床資料時,既遵循循證醫學原則,也堅持“學術獨立”,并期待以此次發布為起點,進一步開展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深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的創新。
循證指向何處?
共識把鏡頭對準臨床最常見、最困擾醫生與患者的病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消化不良、便秘,以及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等,逐條給出用藥建議與適用場景。其中明確提出,膽囊切除術后早期應用膽寧片可降低術后綜合征發生率;在胃食管反流病伴消化不良等癥狀上,聯合莫沙必利等西藥療效更佳;對于MAFLD患者,還可改善右上腹不適、腹脹、納差等癥狀并優化肝臟生化指標。
總體來看,13條推薦意見既關注癥狀緩解,也關注影像學與生化指標改善。例如:針對慢性膽囊炎,意見指出可改善噯氣、飯后飽脹、腹脹、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并有助于膽囊壁增厚等影像學異常的改善;對膽石癥患者,既關注疼痛、腹脹等臨床癥狀,也涵蓋圍手術期及術后復發風險管理。此外,便秘等伴隨癥狀也被納入考慮范圍,提出具體干預建議。
方從何來?藥理何證?
共識系統梳理了膽寧片的組方邏輯:依據“六腑以通為用”“膽病從肝論治”,以大黃、虎杖為君,郁金、陳皮、青皮為臣,山楂為佐,白茅根為使,諸藥合奏“疏肝利膽、清熱通下”之效。
現代研究也從利膽、抗炎、防石、改善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保護肝細胞等方面給予證實。共識還提示了常規用法用量:5片/次、3次/天,餐后服用。
安全性方面,國家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及多項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膽寧片總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多為輕微,停藥后可自行緩解,迄今未見嚴重或危及生命事件;哺乳期婦女及膽道梗阻未解除者則建議暫緩使用。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張玲教授在對共識進行解讀時指出,共識的誕生實屬不易,自2024年6月啟動,29位專家歷時10個月、依照GRADE標準多輪論證,最終凝練出13條核心推薦意見,填補了膽寧片缺乏系統化應用指導的空白,期間還通過德爾菲問卷反復征詢與修訂,力求建議更客觀、更全面。
“以循證為筆、以創新為墨。”鄒多武教授表示,希望以此次發布為新的起點,攜手同行,推進更多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持續完善證據體系,為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業內亦普遍認為,多學科協作與國際推廣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必將讓源自東方智慧的膽寧片方案惠及更多患者。發布會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功能性胃腸病協作組、《中華消化雜志》主辦,上海和黃藥業協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劉詩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鄒多武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張玲教授及多位專家出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