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敏醫生將現代免疫學理論與中醫傳統滋陰潤燥法相結合,分享干燥綜合征患者安然度夏的三大中醫調護建議。
王德敏醫生認為,干燥綜合征的核心病機是陰虛津虧。她常將其形象地比喻為“身體的水循環系統失衡”:其中肺是水源,脾是輸送的水泵,腎則是儲存的蓄水池。夏季高溫日曬和空調冷氣的頻繁使用,會加劇體內津液的耗傷,導致患者口干、眼干、皮膚干燥瘙癢等癥狀加重。
針對夏季的特殊情況,王德敏醫生提出了三點關鍵的調護建議:
- 皮膚護理:注重溫和與保濕
- 夏季皮膚面臨空調房干燥和紫外線損傷的雙重挑戰。王醫生建議:
- 清潔: 水溫控制在37-40℃,洗澡時間不超過10分鐘,避免使用強堿性清潔品(如硫磺皂)。
- 保濕: 清潔后立即涂抹含透明質酸等成分的保濕霜鎖水。
- 防曬: 優先選擇物理防曬(寬檐帽、防曬衣),減少化學防曬劑可能帶來的刺激。夜間可適當使用無酒精成分的冷敷面膜。
- 口眼護理:藥食協同與物理潤澤
- 高溫加速體液蒸發,單純飲水效果有限。
- 飲食: 可參考沙參麥冬湯的思路,搭配銀耳百合羹、烏梅冰糖飲等生津潤燥的食療方。日常小口頻飲溫水,含服石斛片有助于刺激唾液分泌。
- 眼部: 晨起可用溫熱毛巾敷眼瞼約5分鐘,再滴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有助于穩定淚膜。如出現吞咽困難或角膜明顯不適,應及時就醫調整中藥方劑(如加入枸杞、菊花、龜甲膠等)。
- 情志管理:緩解壓力,促進自愈
- 慢性病痛易引發焦慮,而焦慮情緒又會加重干燥癥狀。
- 放松: 嘗試冥想“潤澤”意象,或進行深呼吸練習(吸氣4秒,屏息2秒,呼氣6秒),有助于調節神經,緩解口干。
- 支持: 參與病友交流,分享經驗,減輕孤獨感。
- 用藥: 王醫生特別提醒,夏季激素水平可能波動,患者切勿自行停用免疫調節藥物,需遵醫囑定期監測相關指標。
盡管年逾七旬,王德敏醫生依然堅持在臨床一線。她認為:“燥痹并非絕癥,它是身體發出的缺水警報。人體本身具有自我調節和潤養的潛能,中醫的干預,在于清除阻礙,幫助喚醒和恢復這種內在的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