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只要“平底鍋”愿意,她還能將“鍋學”發揚光大,成為比肩晚學、花學、冰學的存在。
2023年興起的“鍋學”,特指一位名叫“平底鍋”的用戶以第一人稱視角自述的系列愛情故事。其中包含地鐵強吻、初夜錄音、手指嬉戲、“做”到住院等熱門橋段。最初,這些內容被吃瓜群眾歸入“嬌妻文學”大類。后因劇情荒誕、細節豐富、又落地又玄幻,吸引大批網友展開深入研究,逐漸自成一派。
在“鍋學”最如日中天的時候,平底鍋發文稱無法接受網暴挖苦,決定停更。這一年半時間里,鍋學研究者卻熱情不減,在社交媒體反復溫習經典教材,試圖提出一些新思路、新見解。直到前段時間,平底鍋在社交網絡又短暫亮相,吃瓜群眾再次為她“狠狠綻放”。
在最近的更新里,平底鍋回答了知乎提問——“大齡剩女,會為了擇偶降低要求么”。鍋老師表示自己想“一生一世一雙人”,沒能免俗,嫁了二婚的男人,“但是不后悔”。網友們盡管嘴上吐槽“這不是新教材”“怎么沒有圓房”,卻還是熱情迎接平底鍋重出江湖,擔心其再被銳評挫傷,一口一個“鍋姐姐”得哄了起來。
這怎么不算一種“網絡媚娃”體質?與平底鍋同期走紅的網絡嬌妻,幾乎都已過氣,有人改走女性覺醒的反差路線,也沒能再掀起水花。再看人家平底鍋老師,人生、創作一直在原地踏步,沒有任何的成長性,討論度卻居高不下。
一切群眾愛看的,就是我們要研究的。硬糖君發狠學習,發現鍋學之所以能成長為一門長盛不衰的學科,不在落后的嬌妻人設,而在時髦的短劇思維。要了又要的二婚丈夫,強勢寵媳的雙面婆婆,跛腳自卑但被愛塞滿的“我”,這就是短劇照進現實。鍋老師的人生劇本,正是適應最廣大市場的短劇劇本。
鍋學是一門語言藝術
現代人整天這個羞恥、那個羞恥,“文字羞恥”也相當不少。什么沒辦法自然地喊出老公、哥哥,只能替換為室友、隊友。那看到鍋學中頻繁出現的“海哥哥”“乖寶兒”,替人尷尬的毛病必須當場發作。
用詞大膽,正是鍋學的精髓,超經意說出群眾不敢說的性壓抑。平底鍋尤其擅長使用動詞、形容詞,能在人腦中揮之不去。說起海哥哥,平底鍋的描述是“一雙鹿眼”“饜足的貓”“嗓音脆得跟吃阿克蘇蘋果一樣”;寫一次“意外”的親密,那是“又急又兇的動作”“入侵的一瞬間”“飽滿充實的感覺”。這,你能想到男主已經年過半百。
最經典的還是被反復敘述的“初夜”。海哥哥用手電筒查看了“第一次的象征”,“看了又看,滿意得不得了”。這不比古裝劇的守宮砂、白手帕有記憶點多了?手電筒恐怕也沒想到,工業先進性原來還能這么體現。
可以說,鍋學自帶防偽標識,具有區別于其他嬌妻文學的鮮明文本特征。硬糖君特意節選一份廣為流傳的鍋學資料:
“不知什么時候老公醒了,看見我淚眼朦朧的樣子,像極了三月沾染露水的花苞,喉結滾動后,讓我狠狠綻放了。”
這是不是正版鍋學?硬糖君判斷不是。一來,這段描述形容詞很多,但不夠生僻且精致感太強,“淚眼朦朧”換成“哭得厲害”“不知所措”更能以假亂真。二來,海哥哥的喉結滾動,后面必定接的是一個互動場景,比如,“我的手指輕輕掃了過去”。
更重要的是,平底鍋愛用花里胡哨的動詞營造氛圍感,可真正到了夫妻生活這一趴,用詞反而追求樸素含蓄,主打一個生活化。在鍋學世界里,性生活叫“在一起”“欺負”“內個”,“探索彼此”已經是最正式的表達,“狠狠綻放”力有余而心不足,應該只是鍋學家自編的輔導資料。
這也是為什么,鍋學其實讀不出色情味道,而是充滿獵奇性和幽默感。就像色情片和性喜劇,前者提供純粹的視覺刺激,后者則提供預期違背制造反差感,兩者存在本質區別。
需要注意,鍋學不是個體感受,而是公共生活,重要場景必備一些工具人、背景板,比如婆婆、師叔等。你們中年夫妻親一口,噩夢要做好幾宿,人家平底鍋和海哥哥加起來快一百歲,要在地鐵、球場、食堂上演各種花式熱吻。在家實在找不到外人,那也得請婆婆、繼子做個見證,才能體現其中的極致歡愉。
鍋學十二卷,卷卷有圓房。相較常看常新的晚學,鍋學的內容重復度實在太高,按說并不具備長期研究的價值。但很多鍋學家就喜歡反復閱讀經典文本,仔細琢磨語言習慣,消化吸收后進行再創作、再解讀。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才是他們研究的最大快樂。
鍋學二創,從抽象到主義
鍋學走紅之初,第一批被震撼到的吃瓜群眾紛紛跳出來嘲諷,迫切希望將這些離譜劇情迅速傳播出去,好讓更多人接受精神污染。
在這個階段,他們把“看了又看,喜歡得不得了”單拎出來,制作出大量獵奇表情包、鬼畜小視頻,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兩只嗎嘍還原的“手電筒”名場面。也是在這波表情包攻勢下,路人開始關注平底鍋,掀起了2023年的第一輪補課熱潮,以及大面積的鍋學批判。
但鍋學的槽點來來回回就那些,并沒有什么延展空間,網友們“嬌妻”罵得倦了,索性開始玩抽象。
比如發布答題測試,要求鍋學家一句話自證身份,順道把金句、名場面再復習億遍。或是模仿創作大賽,考驗大家對鍋學的理解程度,能夠熟練掌握平底鍋式創作技巧的網友,會得到一大批擁護者。如果還是“鍋碗雙修”(鍋學、晚學),那整個評論區的人都愛戴你。
時至今日,鍋學愛好者仍然熱衷于這種模仿創作,甚至開始琢磨怎么用鍋言鍋語來寫小說、寫劇本。同學們確實努力,但也始終不得其法。除了“狠狠綻放”,再沒能生產出熱度超越原作的內容。這或許也是鍋學長盛不衰的一大原因。
鍋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人嘗試依靠自己的邏輯分析,對“平底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真實生活中面臨怎樣的處境”等問題做探討與還原。總之,大家堅信平底鍋不是在談性,其表達背后一定有更深層的含義。
一種常見觀點是,平底鍋自述了一個“中年房思琪”的故事。她幻想自己被二婚丈夫寵愛,是因為在現實世界正遭受情感漠視、乃至性暴力。逃不出傳統價值牢籠的人,不得不把苦難合理化、浪漫化來實現自洽。至此,鍋學變成了推理游戲,有了家庭懸疑的味道。
平心而論,網友們煞有介事的分析硬糖君都挺愛看的,簡直各個有“悼明”的底子。但因為一個人熱衷描述性,就推導其面臨性壓抑或性暴力,繼而跟各種主義掛鉤,不得不說也是當代網友特有的脫離生活、深挖思想、上綱上線。
如果平底鍋沒撒謊,她就是一個五十多歲、愛看古早言情小說的縣城女性。就這個配置,說起夫妻生活生猛點,真不奇怪。
此處必須指出,壓抑也有地域性,大城市乃性蕭條的重災區。北漂那會兒,硬糖君身邊的朋友人均性壓抑,遇到關鍵推動就反復內耗。回到老家,總能聽到老房子起火的八卦,人家打個牌、買個菜就能絲滑連接。
覺得鍋學太赤裸,有沒有可能是咱年輕網友太壓抑了?當然,并不否認鍋學有其夸張成分,網絡創作一定會有藝術加工,這很合理。
天選短劇,不衰的嬌妻流量
初涉鍋學,多數人的感受都是“不看難受一會,看了難受一天”。這跟看無腦短劇的體驗如出一轍。
如今平底鍋重出江湖,大家再創作的沖動愈發強烈。熱心網友已經梳理出來完整的時間線、故事線,給“鍋學”寫了簡單劇本,并嘗試用AI制作圖片和視頻。可惜AI終究沒辦法取代人類,它目前還沒能準確理解,什么叫當著婆婆的面“手指嬉戲”。
臺詞洗腦、情節獵奇、主題流行、價值封建,要硬糖君說,鍋學的前景在短劇。不僅可以拍經典流行的《二婚高干丈夫愛上殘疾的我》,還可以拍時下火熱的《強勢婆婆把媳婦寵上天》。
在“鍋學”宇宙,婆婆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配角。她會跟兒子要圓房時的錄音和帶血浴巾,會告訴街坊四鄰自家兒子二婚還娶了個黃花大閨女;也會親自指導“內個”經驗少的兒媳婦,解鎖更和諧的夫妻生活。
最戲劇化也最爽文的是,平底鍋的婆婆會跑到前兒媳家,威脅說“再敢來騷擾,一頭撞死在你們家門口”,以此緩和兒子與現兒媳的緊張關系。無需重生痛改前非,平底鍋婆婆就能對內承包家務、對外大殺四方,將兒媳寵得“一頭霧水”,將短劇“先進性”手拿把掐。
平底鍋本人也有短劇流行的人設。她搞定強勢的婆婆,獲得眾人的肯定,其幸福時刻必有外人見證;她曾經生活不順,如今被濃濃愛意養成“乖寶兒”;她缺少先天的優勢,因此用“嫁二婚男”補足劣勢喜獲佳婿。鍋學懸浮在生活之上,卻無限接近于短劇創作,火得有跡可循。
當真實故事和娛樂內容的界限被打破,平底鍋還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現實版“大如”。除了永遠人淡如菊,還始終堅信“海哥哥一定會無條件愛自己”,受委屈時眼巴巴地看著老公,跟瞪著眼睛說“臣妾百口莫辯,但請皇上明鑒”的如懿如出一轍。
名場面之當眾公主抱
平底鍋和大如一樣,都有一種沉浸在自己是被特殊對待的幻想里的淡然自得。所有的拉扯和矛盾,都只是愛情里的服從性測試。大如覺得去冷宮,也是她和乾隆play的一環,因為她堅信自己被愛,宮斗只是情趣。而平底鍋被海哥哥弄哭,哭得越厲害對方越高興,還要“邊笑邊哄、使出渾身解數”,她管這個叫堅定的選擇、濃烈的愛意。
因此,無論平底鍋怎樣努力描繪,網友都無法從她的文字里體會到夫妻生活的快樂。寧愿相信這是一個壓抑的女性幻想,這跟無法共情大如的“墻頭馬上”是一個道理。
“大如”這樣一個影視角色,已經引發集體吐槽。現實生活里出現一個類似的大活人,吃瓜群眾更是不能錯過。討伐嬌妻是一種情緒,也只有落到具體的人身上,討論才能更起勁、更有效。只不知誰能搶先將平底鍋宇宙拍出來,讓觀眾欲罷不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